国际油价暴跌,国内油价下调尚未满足条件。在国内油价下调备受关注之际,昨日,中石化召开与社会监督员的座谈会,探讨了油价等热点问题。对于公众感受到的油价“涨快跌慢”问题,中石化方面表示,这主要是定价机制方面的问题。
连日来,国际油价持续暴跌、国内成品油批发价也狂跌、香港油价五个月来四次调价,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国内的油价却仍“岿然不动”,人们的质疑声也因此接连不断。面对公众的质疑,发改委却拿出了内地成品油定价机制来解释根据内地成品油定价机制,现在我们还不符合下调油价的条件!显然,发改委的这一解释把责任推到了定价机制身上,却没有承认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问题。
昨天,中石化方面终于表态,油价“涨快跌慢”主要是定价机制方面的问题。中石化的表态和发改委的解释相比,显然是一大进步,中石化至少向公众承认了当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有问题。但笔者认为,国内油价“涨快跌慢”的原因不止是成品油定价机制问题。
国内油价“涨快跌慢”,还与我国石油市场的垄断局面有很大关系。正如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副会长齐放所说,由于我国大部分石油资源仍在两大集团手中,因此在国际油价暴跌时,两大集团可以有效地左右发改委推迟或者不进行成品油调价。垄断局面必然导致内地汽油市场缺乏竞争机制。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的加油站绝大多数都是中石油、中石化的。他们利用垄断地位长期占有垄断利润,所以,下调与否还是由他们说了算。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韩晓平分析说,民营加油站对市场极度敏感,批发价下调后,为了抢市场它们会纷纷下调零售价以吸引消费者,抢占市场空间。而主营加油站处于垄断地位,它们有自己的目的、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并不会采取降价。我们内地市场缺乏竞争,油价就未必能反映真实成本,所以我们要推进市场化改革,让更多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甚至外资企业都能够进入这个市场。
其次,国内油价“涨快跌慢”,还与发改委有一定的关系。记得前几年,在国内还没有现行定价机制的时候,发改委一涨价就说是要与国际接轨,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国际油价从最高每桶147美元跌到40美元一桶的时候,国内的油价却没有和国际接轨。如今,这个定价机制有问题,发改委难道不该反思吗?在当初制定定价机制的时候,征求过民众的意见吗?为什么不借鉴一下香港的定价机制?
记者昨日从国内多家大宗商品资讯机构了解到,目前三地原油变化率已经接近于0,如果国际油价持续保持下跌的态势,预计8月25日国内成品油价格可能迎来下调窗口。但这只是可能,如果这几天国际油价再来一个反弹,公众期待已久的降价显然又会“泡汤”。所以,改革现行的定价机制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