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资源型企业要种“化工常青树”
资源型企业要种“化工常青树”
  • www.chemmade.com
  • 2010-03-09 09:15:38
  • 中国化工报
  •    “一场金融危机,使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企业的立身之本。在这个过程中,资源型化工企业深切地体会到,应比其他企业更注重发展低碳经济。具体地说,不遗余力地打造低碳经济产业链,应该是目前大型煤化工集团的重点发展方向。”全国人大代表,中平能化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建生以鲜明的观点道出他对“煤化合一”后,如何更好更快发展的想法。

        对于资源型企业而言,大力培育低碳经济产业链,不仅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是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陈建生说,以往煤炭企业和化工企业分属两个行业,如何更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的问题尚不十分突出。然而在最近两三年内,全国煤炭与化工企业大规模组合,“煤化合一”成为趋势,从战略层面上看是好事。但同时,资源更多地集中在少数企业手里,企业的压力更大、责任更重。

        陈建生认为,对于资源型化工企业来说,在发展产业链上,有3点需要高度关注。一是要解决观念上的偏颇问题,坚定树立转变发展方式的思想。我国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已不是一两年,但为什么目前还认为这是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因为许多资源型化工企业还没有真正融入到国际大市场中。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彻底暴露了一些产品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所以那种“上规模拼产能,终了也是我最后一个死”的思想,万万要不得。

        二是资源型化工企业打造低碳经济产业链尤显迫切。陈建生说,凡是大宗化工产品都会形成一窝蜂大干快上的趋势,目前都出现了产能过剩;凡是高精尖特产品,又都相对短缺,在金融危机中这种现象更加突出。他建议资源型化工企业,立足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和特点,以资源为主干,向后续延伸,发展健康产业链,种植一棵“化工常青树”。舍此,再大的资源型企业也难以走远。“煤化合一”的最终目的不是利用充足的资源延续低附加值产品的扩张,不是增加大宗化工产品过剩的产能,而是要集纳资源和行业技术优势,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三是自主创新是解决问题的最大法宝,科学技术是打造低碳经济产业链的关键。大型资源型化工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研究院、博士站,要增加科研经费的比重;同时,要树立“走出去、拿进来”的理念,借力生财,要搞最快速度的科学嫁接,要吸收再创新。同时开发高端化工产品,增加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

        陈建生表示,我国已明确表示要将低碳经济写入“十二五”规划,将其作为国家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资源型化工企业要抢抓后危机时期的机遇,全力打造布局更集中、产业更集群、要素更集聚、资源更集约的低碳产业链条。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