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汽油》国四阶段标准将于2014年全面执行,届时国内MMT(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汽油中锰含量将由目前国三标准中的16毫克/升降至8毫克/升。在这一背景下,国内MMT行业将何去何从?在上周由中国化工学会组织召开的汽油抗爆剂MMT开发应用评估会上,专家指出,未来10年我国油品市场对MMT的需求量将保持适度增长的趋势,相关企业要利用这一时期做好抗爆剂产品升级换代的技术储备。
国产MMT占半壁江山
辛烷值是车用汽油最重要的质量指标,MMT是我国现行国家汽油标准中唯一允许加入的抗爆添加剂,主要用于炼油企业提高汽油辛烷值,满足高标号汽油的市场供应。
江西西林科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全球第二大MMT生产商,年产MMT1000吨。据该公司总经理黄国云介绍,自1997年MMT被引进我国炼厂后,使用量逐年上升,当时美国雅富顿公司基本占据了国内全部的市场份额。此后几年间,国内MMT行业迅速发展,从2005年的100吨增至2009年的1300吨,国产MMT市场份额也从2005年的8.7%上升至目前的47%。
2009年,西林科公司生产的MMT通过8万千米行车试验,成为中国汽油市场上除雅富顿外唯一符合国四标准的国产抗爆剂,也由此成为中石化唯一准入的国产MMT产品。在2011年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西林科完成的MMT开发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上的优势使西林科有了与国外公司竞争的实力。在与国外公司的PK中,西林科生产的MMT纯度高达98%,并能自主生产MMT的全部关键原料,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国内MMT行业的发展也改变了我国MMT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短短几年间,进口MMT的价格已从33万元/吨跌至28万元/吨。
十年内仍有发展空间
未来高标号汽油比例的提高以及汽油生产总量的增加无疑会使MMT使用量上升,这有利于MMT产业的未来发展,但将于2014年全面实施的《车用汽油》国四标准又使MMT行业争议不断。国四标准中的锰含量将比目前的国三标准下降一半,并且在未来的国五标准中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这是否又意味着MMT的生产将陷于低谷?
来自中石化的油品专家认为,至少在未来10年内,MMT还将有不错的发展空间。据介绍,目前我国炼油厂二次加工以催化裂化为主,催化重整配置偏低,这使汽油中高辛烷值组分偏少,这是高辛烷值添加剂广泛应用的基础,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所改变。
同时,专家还根据国内油品需求量对MMT的未来市场容量进行了测算。数据显示,2010年MMT的实际使用量只有3000吨,在2015执行《车用汽油》国四标准后,MMT的最大容量有3600吨之多。此外,随着国产MMT质量和价格优势的进一步显现,还将会有更多的进口产品被替代,并将有更多的国产MMT走向国际市场。这些都使MMT的前景较为乐观。
汽车领域的专家也支持这一看法。他们认为,汽车工业的发展一方面使汽油用量持续增加,同时要求高标号汽油比例不断增高,这两个导致MMT使用量上升的因素将长期存在。对于饱受非议的使用MMT对车辆究竟安全与否问题,专家则表示,此前国家环保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第三方进行的多次测试已证明MMT适用于国内多种车型。此外,MMT也早已获得美国环保署(EPA)注册和许可在美国使用。另外,专家还特别建议,在这一问题上,国内外MMT厂商不应是竞争对手而应成为朋友,联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依据国情审慎对待MMT
虽然目前国外对于MMT有不同看法,但与会专家认为,我国必须从国情出发,谨慎制定标准和政策,因为至少从当前来看,使用MMT对于节能减排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可控制高标号汽油的生产成本。从炼油生产看,使用MMT可减少或减轻炼厂对汽油的精炼程度,因此可降低能耗;从应用过程看,MMT通过提高汽油燃烧效率,直接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2010年我国炼厂使用MMT3000吨,节约了70万吨燃料油,减排温室气体200万吨。此外有数据表明,使用MMT提高汽油辛烷值一个单位,每吨汽油的成本增加不到20元,而采用提高精炼程度的方式来提高油品辛烷值,仅炼油装置的操作成本就比使用MMT成本增加大约20倍。
对于即将实行的国四标准,专家认为企业还是有应对时间和空间的。从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日期看,从国二标准到国三标准是四年半时间,国三标准到国四标准也是四年半。由此可以预计,将于2014年实施的国四标准至少要到2019年才有可能被新标准取代。因此,专家会上建议MMT生产企业充分利用2019年前的这段时间,尽快做好抗爆剂产品升级换代的技术准备,为企业发展开辟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