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资源税改“窗口”临近 化工板块和新能源受益
资源税改“窗口”临近 化工板块和新能源受益
  • www.chemmade.com
  • 2011-07-26 09:17:38
  • 慧聪化工网
  •     备受关注的资源税改革即将在“十二五”期间全面铺开。

        2010年6月1日,我国在新疆率先进行资源税费改革,资源税改革的方向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对新疆贫困的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由此可见,该政策的实施,对于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加快新疆经济发展。但这只是局部改革,无法触动资源税改革的整体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从长期发展以来,由于我国资源的消耗量大,而且浪费情况较严重。因此,为了使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和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各个领域征收相应的资源税很有必要。

        为了使我国经济水平正常、平稳的可持续发展,截止到2011年7月,资源税改革出台了新政策:财政部已修订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扩大资源税改革试点方案已上报国务院。该条例确定了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盐七种资源产品的征税范围。这些资源税改革将按照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而且,资源税改革会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并提高资源税的税率,从试点时5%的税率提升为5%-10%,还将会加大资源的使用成本。众所周知,大部分化工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燃料等大部分具有资源性特点,未来资源税实施改革之后,化工行业各企业的生产成本将会提高。一但成本过高,将使企业经营变得有紧迫感。以火电行业为例:资源税改革,火电业将成为煤价上涨的直接转嫁对象,因此火电行业面临的压力最大。因为上游煤炭价格上涨,但却不能同步与煤价联动上调电价,2011年上半年火电股就亏损明显。如果煤电联动不能有效实施,资源税改革实际将间接加大火电企业的经营压力。火电行业的现状是个别的,在多数情况下资源税改革是有利于市场发展的,而且市场回暖迹象很明显。

        化工股市红火 受益资源税改革

        资源税改革促使税率普遍提高,故使化企成本迅速提升。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化工上市公司板块,可清楚的了解化工板块表现情况。据证券日报获悉,沪指股市与上证股市表现低迷,而资源类板块却表现的十分活跃,上涨的7类概念板块中,煤化工、稀缺资源、有色金属、煤炭石油等资源类板块就占了4类。可见,税率的提高对于化工板块的影响很大。

        新能源价格上升 受益资源税改革

        分析人士认为,资源税改革对新能源来说属于利好消息,资源税改革会直接减少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相应会增加对于无污染的新型能源的需求,从而从数量优势上带来新能源板块的利润点;传统能源的价格上涨,也会刺激新型能源的价格产生相应地上浮,也就从价格上带来新的利润点。从这个意义上看,新能源或将是资源税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煤炭资源税改革受到阻力 专家众说纷纭

        煤炭资源税改革迟迟放缓究其原因是:由于通胀压力比较大,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比例将近70%。倘若煤炭征收资源税改后,价格上涨将会加大发电成本,从而通胀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

        神火股份介绍:“我们企业当然希望能够把税定低点,具体要政策出来才好说对公司的影响。”而当被问及,如果资源税导致企业成本提高,企业能否转嫁时,他表示:“从现在的景气度来看,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

        靖远煤电证券部杨姓工作人员也不愿意过多地对尚未明确的资源税发表看法。“现在只能是等待政府出台具体的政策后才好说。”

        海通证券煤炭行业分析师刘惠莹介绍:“当前物价压力较大,而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大,一旦实施,下游的火电、化工等会承压,从而给物价带来压力。“此前相关部门虽然在油气领域推进资源税改革比较快,但在煤炭领域,却只是在从量征收的基础上进行了价格上调,说明这一块难度比较大。这里的压力,不仅仅是物价的压力,也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分配。”

        综上所述,资源税改革的趋势明朗,但具体落实下来,还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新能源价格方面和化工板块方面的表现来看,我们还是很期待资源税改革尽快到来。然而,煤炭行业推进面临着通胀压力,一旦实行资源税改革,价格上涨给新能源行业的成本带来巨大影响。不过,据慧聪化工网了解,中国的货币政策将在今年下半年变得不那么紧缩,通货膨胀也可能会见顶,这对于煤炭行业实行资源税改是有帮助的,预计煤炭行业资源税改革在2011年下半年实行。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