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垄断不打破 天然气价格改革只能“被高价”
垄断不打破 天然气价格改革只能“被高价”
  • www.chemmade.com
  • 2011-07-14 09:55:57
  • 中国经济时报
  •   近日,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干线的建成投产,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呼声再度响起。
      
      西气东输二线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工程。作为西气东输二线实施方的中石油再次表示,国内目前天然气价格偏低,中石油进口天然气亏损。媒体报道中石油内部人士称,去年中石油从中亚进口天然气为64亿立方米,亏损超过50亿元,进口1立方米天然气的亏损额在1元左右。
      
      公众不难看出天然气价格改革呼声的背后有中石油的身影。不久前,由于进口天然气价格过高,中俄关于引进俄罗斯天然气的谈判中断。中石油正利用进口天然气价格的压力倒逼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
      
      作为继成品油新定价机制改革之后,我国能源领域的第二个重大定价机制改革天然气价格改革有其合理性。长期以来国内天然气价格水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难以形成良性价格传导机制,也不利于鼓励节约能源。
      
      但公众也普遍担心,如果天然气行业的结构和监管不进行改革,单纯的价格改革只会沦为垄断企业涨价的代名词,改革成本最终又会让下游使用燃气的企业和消费者承担。特别是下游的城市燃气属于公共事业领域,在中国662个城市中,有200多个建设了天然气管网,涉及的消费者众多。如果天然气涨价,势必增加这些消费者的生活成本负担。
      
      目前中国的天然气上游开采和管网建设运营集中于三大石油公司,特别是中石油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近年来,中石油凭借西气东输二线,以未来气源供应量作为砝码,与途经14省市进行战略谈判,力图将沿线城市燃气分销网络纳入其版图,强势进入下游市场,在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的推动下,对气源和管网的垄断进一步加强。
      
      公众对石油巨头们的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造成的后果并不陌生。上世纪90年代,在石油领域,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南北分治,大举进入下游的加油站,搞起了全产业链。两大石油巨头也是以成品油的供应为砝码,大量收购民营加油站,不时有“油荒”出现,消费者的用油也“被高价”。
      
      因此,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前提是,天然气行业的结构和监管改革先行,首先要打破天然气行业上下游一体化的垄断。
      
      在英国,BG作为产、运、销以及上下游一体化的公司曾长期垄断天然气市场,导致天然气行业缺乏活力。自1997年以后,英国彻底打破了BG上下游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垄断,BG被一分为三,并引入竞争和市场化机制,使得英国的天然气供应稳定增长,产业得到健康发展,消费者也得到了实惠。目前,英国的做法已被世界其他国家在进行天然气行业改革时效法。
      
      早有专家指出,中国应该汲取国外的经验,把石油和天然气拆分。目前,由于油价和气价的差异以及产业规模的不同,石油公司对天然气的开采投资积极性大大低于石油。天然气公司只有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的主体,才能保证最大的积极性和资金技术投入。
      
      此外,应该把石油公司上下游一体化的天然气勘探开采、管网建设运营以及城市燃气业务分开,放开各个板块的市场准入。在天然气勘探开采等非自然垄断领域逐步放松管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而在管网等“市场失灵”的自然垄断领域,以现代监管替代市场机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