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底,受科技部委托,浙江省科技厅在杭州组织召开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绿色化学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其在化学原料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项目的课题验收会。“头孢、碳青霉烯系列的绿色合成技术集成与示范”、“维生素系列产品绿色合成技术集成与示范”、“地塞米松系列甾体激素原料药的绿色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等七个课题全部通过专家验收。
浙江省是制药大省,已建有国家化学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基地。但在化学原料药制造过程中普遍存在能耗较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等关键共性问题,为解决这个难题,2007年,浙江省科技厅组织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海翔药业、海正药业、永宁药业、仙琚药业、九洲药业、京新药业、车头制药、新昌制药等19家单位联合申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绿色化学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其在化学原料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四年来,这七个课题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重点开展绿色化学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已形成了5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共性技术,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了安全和环保隐患,提高了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这七个课题实施后,现已建设了一批化学原料药绿色合成技术集成的产业示范工程和基地,如“头孢、碳青霉烯系列的绿色合成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实施后,已在浙江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年产80吨头孢噻肟、在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年产3吨西司他丁、在浙江海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年产180吨培南类药物关键中间体4-乙酰氧基氮杂环丁酮(4-AA)和年产2吨厄他培南母核的绿色合成示范线。
“维生素系列产品绿色合成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实施后,已在浙江天新药业有限公司建成了符合国家GMP、欧洲COS、美国FDA规范要求的3000吨/年维生素B6生产线,在浙江深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分别建成年产5吨脂肪酶和年产50吨维生素A棕榈酸酯生产线。
“通过这些绿色示范基地的建设,使企业能耗比原有工艺降低20%以上,三废产生量比原有工艺减少30%以上,产品收率提高10%以上或原料成本降低10%以上,达到了节能、减排、降耗的目的,生态效益显著。”浙江省科技厅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七个课题共申请国际发明专利3项,国家发明专利52项,其中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5项,累计新增产值28余亿元,新增利润4余亿元,新增纳税2余亿元,新增出口额10余亿元,经济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