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郑州生物柴油产业原料供应不足 行业发展陷入窘境
郑州生物柴油产业原料供应不足 行业发展陷入窘境
  • www.chemmade.com
  • 2011-07-10 09:15:47
  • 大河网-大河财富
  •   作为一种绿色能源,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相比,具有相同的能效且减少数倍的尾气排放量,以及源源不断的可再生性,在如今对于能源需求急剧放大且倡导绿色环保的大环境下凸现了价值所在。
      
      然而正是这个富有前景的新兴行业,却正在承受着发展的困惑。就郑州来看,原料的极度供应不足,不仅使得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企业数量锐减,也使得行业的发展陷入了窘境。
      
      目前,郑州市相关的产业规划已经编制完成,正在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核。虽然被认为是沾了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的“光”,但因势利导地借力,却极有可能使行业在自力的基础之上,完成质的改变。
        
      靠着衍生品活下来的企业
      
      见到席克忠,这位郑州侨联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正在和一家外地的企业商谈合作事项。
      
      他告诉记者,作为一种生物质能,生物柴油以地沟油、废弃动物油脂以及林木果实等为原料,是优质的石化柴油替代品。
      
      说白了,生物柴油最大的优点便在于其能够再生,将动植物油循环使用。并且,其具有环保特性,相比石化柴油,废弃排放量减少90%左右。
      
      根据郑州市政协对于生物柴油的调研报告显示,混入一定比例生物柴油的车用柴油可降低颗粒物排放14%,降低总碳氧化物排放13%,降低硫化物排放70%以上。如用6万吨优质生物柴油替代传统石化柴油作为燃料,约减少排放14万吨二氧化碳,400吨一氧化碳,60吨二氧化硫和100吨可吸入颗粒物。
      
      不仅如此,由于餐厨垃圾处理后产生的废弃油脂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材料,餐厨垃圾——地沟油——生物柴油的生产模式被认为是防止泔水油回流餐桌最好且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据不完全统计,郑州市每年的餐厨垃圾在300万吨左右,按照席克忠的估算,从这些餐厨垃圾中,能够生产废弃油脂8万到10万吨。
      
      据记者了解,目前每一吨废弃油脂,能够生产900公斤生物柴油。按照每年8万吨的废弃油脂来算,最为保守的估计,生物柴油的年产量也在7万吨以上。
      
      但就目前来看,情况却不是如此。市政协调研报告显示,虽然郑州生物柴油生产能力已超过11万吨,但是实际产量只有3万吨左右。
      
      即使是运行能力较好的侨联生物,其生产能力也并不突出。据席克忠表示,他们公司拥有每年5万吨生物柴油的产能,但是实际产量还不足一万吨。
      
      同样是生物柴油生产企业,郑州汇绿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孔永平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情况类似,实际产量与产能有较大差距。即便如此,其中也有“水分”。
      
      孔永平表示,就他们企业而言,从餐厨垃圾中提炼的废弃油脂只是原料的一部分,大致比例在三分之一,更大的部分则是用其他的原料生产。
      
      就目前行业来看,稍好一些的企业还能部分投产,而更多的企业则是半停产或停产。
      
      究其原因,无外乎作为原材料的废弃油脂没有统一供应,在数量以及质量上都没有保障。于是就造成了目前整个行业都处于一种吃不饱的“饥饿”状态。
      
      原料的紧缺不仅造成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受限,也使得废弃油脂的价格走高,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毛利率,这种局面已经使得许多企业相继“死掉”。
      
      席克忠告诉记者,靠着生产生物柴油每吨几百块钱的净利润,公司早就关门了。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是他们一直在与一家浙江的企业合作开发衍生品,靠从中获取较高的附加值来生存。
        
      “游击队”吃肉,“正规军”喝汤
      
      郑州冠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金水区城市管理执法局投资2300多万元兴建的河南首家餐厨垃圾处理厂,于2008年末建成投入使用,能够每天处理数十吨餐厨垃圾。
      
      有媒体之前报道,靠着金水区相关部门出面协商,这家餐厨垃圾处理企业,负责收集处理当时辖区内的部分饭店、宾馆的餐厨垃圾。
      
      但这一局面仅仅维持了不到一年,就遭遇了停产。记者联系了金水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垃圾处理厂由于技术原因已经停产一年多,今后是否复产,尚无定论。
      
      有行业人士表示,除了技术原因,其停产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收不来垃圾。而郑州市另外的一家餐厨垃圾处理企业中环废弃油脂处理公司,也是同样的命运。
      
      据了解,郑州市每天600吨左右的餐厨垃圾,90%以上都落入了回收泔水的个体户手中。
      
      就饭店而言,相比于免费提供给垃圾处理厂,其每天的泔水更愿意出让给个体户。这样一天不仅能够获得一定的收入,还能获得免费打扫卫生的待遇。
      
      目前生物柴油的生产企业,没有垃圾处理能力,原材料供应只能靠上游的垃圾处理企业提供废弃油脂作为原料供应。
      
      由于拼不过个体户,垃圾处理厂只能饿肚子。靠收来的极为有限的餐厨垃圾勉强生产,亏损在所难免,关门歇业就不难理解。
      
      而如此一来,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又断了原料供应的来源,无奈之下,只好接洽大一些的油贩子。
      
      据记者了解,目前侨联、汇绿等生物柴油生产企业主要的废弃油脂皆是靠油贩子提供。即便如此,按行业人士最为乐观的估计,流向此处的“泔水油”最多也就占市场的三成,更多的则去向不明。
      
      并且,对于油贩子提供的废弃油脂,质量、数量以及价格等方面都很不稳定
      
      孔永平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对于废弃油脂每吨的收购价在5500到5600元。而生产一吨生物柴油的毛利润在800元左右。乍一看,似乎不低,但实际上赚到手的净利润却少得可怜。
      
      孔永平认为市场对于生物柴油似乎有一种误读,认为其为废弃油脂的回收利用,质量似乎有缺陷,造成了生物柴油市场价格偏低。相比于石化汽油,每吨价差在500元左右。而生产的生物柴油多半卖给了民营加油站,除去运费、人工等成本,每吨的净利润也就在二三百块钱。
      
      无奈之下,他们则会选择焦化企业的煤焦油以及食用油企业所提供的边角料作为原料,以此来降低成本。并且此项比例与市场回收的废弃油脂基本均等。
      
      此外,作为新兴行业,国家在政策上给予相关企业增值税退税补贴。但据行业人士将,目前,这一政策执行得并不到位,很难见到“回头钱”。
      
      按照此种情况来看,钱都被炼油的个体户或者小的炼油厂赚走了,而作为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的“正规军”,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游击队”大口吃肉,自己上只能喝上几口“稀汤”。
        
      借力OR自力?
      
      生物柴油的两种突围路径
      
      据了解,日前《郑州市生物柴油产业规划暨生物质资源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即将组织专家评审,配套政策《郑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也已制定完成,计划本月出台。
      
      郑州市工信委能源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规划》还处在讨论阶段。而产业规划以及配套政策旨在保证市民的食品安全,防止“泔水油”再次流向市场。而生产生物柴油,正是为泔水油的流向找到了“出口”。
      
      有行业人士开玩笑地戏称,政府发展生物柴油是沾了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的“光”。
      
      尽管如此,今后郑州市将对餐厨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使餐厨垃圾转化为生物柴油,对于生物柴油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
      
      按照《规划》要求,郑州要在东西各建一个大型的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厂,这样一来,今后郑州日处理能力能够达到600吨左右。
      
      并且,这两个餐厨垃圾处理厂将对郑州市的餐厨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处理,然后提供给生物柴油生产企业作为原料。
      
      但如何避免重蹈冠威与中环的覆辙,有行业人士表示,政府的态度与执行力最为关键。
      
      据苏州一家大型餐厨垃圾回收企业的负责人表示,郑州面临的问题与两三年前的苏州极为相似。他给支招说,如果政府能够给这些企业颁发专营权,在很大程度上就会避免餐厨垃圾外流的现象。
      
      政策的东风下,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看到了行业整合的机遇。据记者了解,几乎每个企业都有与餐厨垃圾处理企业合作的意愿,这样一来,打造完整的全产业链,以求成为整合的主题,这样一来,“分蛋糕”的时候,自己切的就是第一刀。
      
      其实,即使未有政策支持,就生物柴油生产企业而言,也在自力更生,加大研发力度,寻找突围路径。
      
      孔永平表示,目前汇绿已经掌握了用麦秸秆、玉米秆、废塑料、树皮等作为原料来生产生物柴油的技术,并且生产出来的油无需添加石化油,可直接作为汽车动力能源。
      
      并且,诸如秸秆此类原料,除了运费、人工费,几乎不存在其他成本。按照5吨秸秆一吨油的出油率来计算,每吨柴油仅有一千元出头的成本,而市场售价在8000元以上,利润相当可观。但就是设备较为昂贵,一条生产线需要3000多万元,全部费用算下来在亿元左右。他们目前已经寻找到合作伙伴,来共同开发。
      
      不仅是汇绿,侨联科技也有自己的高科技“杀手锏”。目前,除了大面积种植诸如文冠果此类富含油脂的植物,他们还在与国内顶尖的科研单位合作,正在攻关工程微藻制造生物柴油的技术,即将步入运行阶段。
      
      席克忠告诉记者,这一技术如果在5年后推广应用,不仅能够处理城市废水,还可以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更加有利于环保。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