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资本介入突破钾盐开发瓶颈 中国钾盐将迎来春天
资本介入突破钾盐开发瓶颈 中国钾盐将迎来春天
  • www.chemmade.com
  • 2011-06-27 09:37:49
  • 中国广播网
  •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去年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宣布放弃收购加拿大钾肥公司的消息传来,很多人悬了许久的心这才终于放了下来。可现实让人仍然轻松不起来。
      
      钾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而我国的耕地大范围缺钾,钾盐主要用于钾肥生产。
      
      中国钾资源仅占世界总量1%,钾肥产量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3成,所以钾盐被列为我国七大最紧缺的大宗矿产之一。
      
      有过丧失铁矿石定价权的惨痛经历,如何才能避免钾盐重蹈铁矿石的覆辙呢?
      
      还有多久我们能够摆脱钾盐对外依存度高的被动局面?从事钾盐勘探55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乐观地预测:中国钾盐开发的春天已经并不遥远了。
      
      国家队钾盐生产投入少导致钾盐缺乏
      
      中国找钾盐找了60年,一共找到了10亿吨,所以全国每年7成的钾盐需求量要靠进口来供应,难怪有专家感叹:"钾盐就像是悬在中国粮食安全上的一把"利剑"。"为什么中国找钾盐就这么难?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回答:首先要承认我国前些年对钾盐的投入并不多。
      
      郑绵平:因为国家发展它有过程,我们首先要解决油气的问题,这是涉及到血液命脉的问题等等,所以这个工作就投入比较少,投入比如少,你现在投入几万个,起码十几万个钻孔,那个钾盐还没几个钻口,大概从建国到20世纪末我们总共花了大概5个亿,我们找了10亿吨的钾盐量,这个我们水平不低了。
      
      绵平院士说,他和一些专家常常感叹钾盐是块硬骨头,因为它溶解度大,在地表根本发现不了,只有钻孔打下去才能探出个究竟。国土资源部中央地勘基金中心主任程利伟说,在我国找钾是一项勘查风险高、资金投入巨大的工作,这也导致了钾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程利伟:一般的矿产国际上有个算法,预查阶段全球的风险是99.3%左右,就是说100个项目还没有一个能够成功的,钾盐的风险比这个风险更大,一般的企业来说,每个项目投资少则几千万,多则上亿,一个企业有这么多的钱来投资,投资100个这样的项目,绝对是承担不起的。
      
      中国钾盐将迎来春天
      
      郑绵平介绍说,世界上有超过150个国家消费钾肥,但世界钾盐资源和产量集中在少数国家,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的钾盐储量占世界总储量93%,这些国家加上以色列和约旦生产商,掌握了世界9成的钾盐产量。中国仅有的1%的钾盐资源,一度被国外认为储量服务年限不超过30年。但程利伟在听了多位业内专家的勘探成果介绍后,对中国寻找钾盐信心满满。
      
      程利伟:专家给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就是小路块上也有成钾的可能性,不单单是海上成钾,陆上也可以成钾,连陆块上找活动的区,活动路块找稳定的区,这样一系列的创新性的思想确实增大了我们的信心。
      
      我国未来钾盐的寻找地是在哪些地方?郑绵平院士颇为自豪地给记者做了介绍:
      
      郑绵平:哪几块有希望呢?鄂尔多斯(600295,股吧),就是陕北,四川盆地、云南西双版纳、那个现在很潮湿,那个时候曾经有个干旱带的时候,有各个沙漠的时候,而且沙漠情况下的海都有希望,还有柴达木,我们已经到了钾盐可能突破的前夜。
      
      寻找钾盐有了方向,可企业承担不起巨资的投入,钾盐开发又该从何谈起?程利伟介绍说,中央地勘基金今年正式启动单矿种找矿计划,并选定钾盐,就是要发挥基金"政策调控、化解风险"的作用。
      
      程利伟:我们所做的工作叫做普查工作,普查做完,确定了这个地区到底有矿还是没有矿,这个风险就形成陡降,立刻就降到很低的情况,只要是发现了矿,银行业也好,其它投资主体也好包括企业也好都会蜂拥而至的,这个时候我们基金的任务就完成了,我们会寻找新的选区。
      
      有了资金,有个寻找的目标,郑绵平笑着感慨:中国钾盐的春天还能远吗?
      
      郑绵平:2015年大概是4到5亿吨,最后一年到8亿吨,这是规划,规划赶不上变化,让我想这个数字也可能比这个多。
      
      根据业内专家的估计,到2018年,预计可获得钾盐资源量6亿吨,可以保证国内今后30到50年钾肥自给率达到50%。郑绵平说,几十年来他常常梦里都在找钾盐,他心里格外清楚,要想使钾盐不成为第二个铁矿石,只有补上了钾盐缺口,才能真正增强我国与国际巨头谈判的能力,而不会再在谈判桌上败下阵来。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