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产能过剩利润走低 维生素C困局待解
产能过剩利润走低 维生素C困局待解
  • www.chemmade.com
  • 2011-06-24 09:44:59
  • 第一财经日报
  •   因产能过剩,国内维生素C价格不断走低,从2008年7月近160元/kg逐年下滑到目前的35元/kg左右,外贸报价在4~5美元之间。这种局面估计还将维持一段时间。
      
      为缓解产能过剩,业界一直在盛传《维生素行业准入条件》将出台。不过,中国医药(600056)保健品商会西药部主任谈圣采近日对限产细则一事无明确表态,他仅表示目前限产规划仍在研究,今年9月下旬将召集维生素企业进行协商探讨。而国内几大维生素C企业目前仍无限产、停产的打算。
      
      “没有听说限产令要出台,我们公司近期也没有限产、停产计划。”针对业内传闻国家有关部门将于7月1日出台维生素限产细则一事,一家维生素C生产企业有关人士表示不知情。他称,除了惯常的设备检修导致的暂时性停产外,企业不会进行政策性停产。
      
      2011年1~4月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数据显示,维生素类产品进出口额都呈显著下滑,其中进口额为6.45亿美元,同比下降22.6%;出口额为0.73亿美元,同比下降16.08%。
      
      据统计,2010年底中国维生素C产能将近18万吨,2012年预计超过20万吨,而全球维生素C原料药需求约12万吨,供大于求现象显著。目前50%的维生素C产量用于医药制造,45%用于食品行业,而国内维生素C五大产家占据产能约90%,日益走低的价格正在不断压缩公司的利润率水平。
      
      中国制药集团2011年一季报显示,维生素系列产品营业利润率为18.5%,同比下降约28个百分点。而东北制药(000597)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92.53%,公司称系因维生素C竞争激烈,销售价格大降,同时成本不断升高所致。
      
      “现在看谁能挺到最后。”一家大型维生素生产企业的人士如是说。中国化工网医药化工产业研究中心顾问侯钰介绍,维生素C的生产采用发酵工艺,一旦设备停产,对热能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而要再次开机、预热,其造成的从设备到物料的成本都将高于生产成本。
      
      部分企业表示将积极开拓维生素C深加工市场,用以消耗过剩产量并提高产品利润水平。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