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某煤化工企业率先与国外合作上马煤制混合醇。在当前甲醇产能过剩、企业普遍没有效益的情况下,有煤化工企业看好煤制混合醇,欲对现有甲醇装置进行升级改造,转产混合醇。
但记者通过调研发现,混合醇作为化工产品销售,市场容量较小,作为替代燃料推广,又面临市场准入的问题。专家指出,现阶段煤制混合醇不宜大规模上马。
煤制混合醇是运用新型的煤化工合成技术,在一套生产装置内同时生产C2~C8的醇类混合物,经过多级分馏,可得到乙醇、丙醇、丁醇、戊醇、己醇、庚醇、辛醇。
煤制混合醇的生产技术与甲醇生产技术非常相近,现有的甲醇装置经过较小的改造即可改产混合醇。在现有甲醇装置的合成气净化工段之后引出一股合成气,增加一套混合醇装置,即可同时生产混合醇和甲醇;将所有净化合成气引入新的混合醇合成装置,则现有甲醇装置全部改产混合醇。以煤基甲醇为原料,按1.8吨甲醇转化为l吨混合醇推算,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且改造投资少、建设周期短,因此有人认为转产或生产混合醇是煤化工企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
目前,煤制混合醇产品组分(按重量计)中丁醇约占50%,高碳醇(六个碳以上的醇)产量较小。丁醇主要用于生产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等增塑剂及醋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据记者调查,今年我国丁醇产能将接近100万吨,产需有望平衡。预计2015年我国丁醇市场将趋于饱和,需求量将在110万吨。中科合成油工程有限公司高工唐宏青表示,戊醇、己醇、庚醇用途小,用量不大,市场容量有限。根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的统计,去年我国甲醇产能达到3840万吨,20万吨/年的甲醇装置可以改造成11万吨/年的混合醇生产装置,500万吨的甲醇就可以改造成280万吨规模的混合醇。将甲醇产能的零头改产为混合醇,就远远超过市场需求。而且上马混合醇还要看技术是否成熟、催化剂能否经得住长周期运行检验。
混合醇的另一用途是作为替代燃料使用。混合醇因含碳量高而热值较高,如丁醇的热值为36056千焦/千克,庚醇和辛醇的热值分别为39810千焦/千克和40369千焦/千克,与93号汽油46000千焦/千克的热值接近。因其具有热值高、环保、无污染等特点,混合醇也被技术服务商看好,将之称为“高能复合醇”。
但目前我国成品油90%的市场网点都控制在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手上,他们不愿意投资增加醇醚燃料的加油设施,而且对可代替能源还处在观望中,这也是甲醇汽油市场推广难的原因之一。这个问题同样会导致混合醇面临甲醇类似的命运。即便推广,也只能进行小规模推广,市场有限。有业内人士指出,混合醇作为燃料推广,目前只是企业的一相情愿,作为替代燃料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
因此,唐宏青表示,煤制混合醇不宜大规模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