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国内生物素价格暴涨 每公斤攀升至150元
国内生物素价格暴涨 每公斤攀升至150元
  • www.chemmade.com
  • 2011-06-17 09:54: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   作为中国最大的生物素(维生素H)生产企业之一,浙江医药(600216.SH)停产检修的后果正在显现。国内生物素的价格已经攀升至150元/公斤了,较此前价格已经翻番。
      
      6月15日,浙江医药董秘办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4月10日毒气泄漏事件后,旗下车间一直处于停产检修的状态,对于生物素的供应为零。“由于现在国家对这块管的很严,什么时候恢复生产要等政府通知。”
      
      浙江医药维生素H产销量全球第一,年产量约为70吨左右,国际市场占有率达70%。
      
      公司4月11日公告称,10日上午发生工业气体泄漏事件的下属企业新昌制药厂维生素H车间已停产整顿,公司已开始进行安全隐患全面检查。事故原因初步判断为反应釜盖垫圈破裂造成工业气体氯化氢泄漏,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对新昌制药厂厂区及周边环境无影响,对公司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生物素主要的生产企业就是浙江医药、新和成、浙江圣达、海嘉诺和富阳科兴。安全事故发生后,由于预期浙江医药的供应量会变化,其他生产企业纷纷停止报价,涨价呼声渐高。5月初,浙江圣达终于恢复报价,达到180元/公斤,较停报之前水平涨幅超过130%,此举对国内生物素产生较强提振。
      
      事实上,自2008年末下跌以来,维生素H的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行业普遍亏损,2009-2010年新和成的生物素业务均为负毛利率。近期原料成本不断上升,人民币汇率升高,企业的压力增大,提价消化成本的意愿强烈。
      
      上述浙江医药人士告诉记者,浙江医药是维生素H的生产大户,其停产对供应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至于这么大。事实上国内维生素H的产能是远远大于求的。因此此次涨价更多的是其他企业“借机”提价。
      
      公开资料显示,国外的生物素产能已先后停产或减产,国内企业是出口大户,目前生物素全球市场需求量约125吨,2010年中国出口的生物素总量约为115吨。而国内企业生产这个品种,基本也是微利。
      
      “现在的价格虽然高,但我们一旦恢复生产,价格肯定还要下来的。”浙江医药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生物素产能已经达到200吨以上,也就是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生物素的需求小,市场需求波动大,价格弹性也很大。”
      
      2007年,生物素价格随其他维生素价格大幅上涨。当时的产能格局相对稳定,只有浙江医药、新和成和浙江圣达几家生产商,容易形成价格上的默契。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