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国际原油市场忽高忽低现象明显,4月底5月初我国成品油调价窗口最终关闭,部分地区一度出现的油荒前兆随之销声匿迹。然而,油荒的现象并没有完全退去,一轮“2004年以来最严重的电荒”再次降临,并且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到来,电荒现象愈演愈烈。而以往经验看来,电荒扩大经常加剧油荒的出现。另外,气荒现象在4月初来临,影响到川渝地区的化工企业生产,尽管这已不是冬季,但气荒现象仍在川渝地区表现十分明显。由此可见,2011年“三荒”(电荒、气荒、油荒)现象轮番上演,电、油、气这三种资源在化工方面有着诸多用途,面对“三荒”,国内化工市场的冲击也会大大加大。
“三荒”现象导致石油化工企业被迫停产
电荒
化工行业是高耗能行业,耗电最大的行业之一,面对电荒,随之而来的是采取限电措施。
以湖南为例,湖南水利资源丰富,水力发电量大,但今年严重干旱,湘、资、沅、醴四大河流合计水量不足350亿立方米,较历年同期均值偏少46%,骨干水库来水同比减少了60%,水力发电严重不足。自3月中旬以来,湖南省电力供应非常紧张,电力缺口在400万千瓦左右,成为全国最先限电的省份之一。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限电最厉害时,株化集团、湖南宜化等企业纷纷限产减负荷;智成化工、湘潭碱业、冷水江金富源碱厂5月上旬均因限电被迫停产。此时,湖南省政府及时出台了“启动煤电价格联动、停止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停止执行丰枯季节电价政策、对电煤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和清理电煤中间环节”等5条强力措施,5月中旬后湖南供电状况好转,限产企业纷纷恢复了正常生产。
气荒
2011年以来,我国最大的天然气产业基地重庆川渝地区气源紧张,迫使当地企业生产严重受到影响,众多当地大型气头化工企业在4月份纷纷停产。譬如泸天化、建峰化工、川化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都因“缺气”而停产。据了解,2010年,随着中石化川气东送工程投产及大量川气输往华东地区,最终导致川渝地区的天然气供应开始骤然紧张。
油荒
尽管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已关闭,油荒现象并未完全消失,由于岳阳石化问题油引发的连锁反应,两大石油巨头近期在外采资源上十分慎重,进入6月,多数地区不采,或者极少外采。最终使得原本资源供应较充足的汽油市场却变得紧张起来。另了解到,国家发改委称,二季度是国内成品油传统消费的旺季,再加上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预计国内油品供应形势仍不容乐观。可见,油荒现象加剧,最终会导致炼油企业停产。据了解,在今年4月份山东炼油企业停产接近40%,譬如,山东东营海科化工、山东石大科技、山东淄博汇丰石化、山东寿光鲁清石化等。随着5月停产检修期集中来临,停工面积会进一步扩大。面对大面积的停产,山东石化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啊。
面对“三荒”专家支招
“三荒”一时间成为行业热点话题,因为“三荒”给石化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为了有效遏制行业的不良发展,业内人士就“三荒”现象纷纷支招:
1、缓解“电荒”:“电荒”背后反映的是目前中国电价的市场化改革不足问题,首先要解决好日益尖锐的“市场煤”与“计划电”矛盾,通过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通过市场化改革来调节或平衡电力供需矛盾,理顺目前不合理的电价传导机制,解决电力价格长期非市场化定价的困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面临的“电荒”难题;
2、缓解“气荒”:中国石化勘察设计协会煤化工设计专业委员会暨煤化工设计中心会议上,与会专家认为:煤制天然气是煤制能源产品的最优方式,发展煤制天然气必不可少;
3、缓解“油荒”:北京大学中国能源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彤表示,“暂停柴油出口,表明国家相关部门正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大规模‘油荒’。”发改委此举是借鉴了2010年“油荒”经验,防止“电荒”导致的柴油供给紧张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