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事件频频发生,“责任为本”任重道远!
事件一:3月12日,美国一家非营利组织发布了一份《让沐浴无毒》的报告。报告称:强生等品牌旗下部分婴儿洗浴产品检测出甲醛、二恶烷等有毒物质。
强生(中国)有限公司迅速做出反应,发表声明称:产品中发现的微量化合物成分是来源于强生为保证婴儿产品的温和质地并避免细菌繁殖而采用的产品生产过程的副产物。各国政府相关机构均认可在这一水平微量成分的安全性。
随后,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药监局分别发布的强生产品检测结果显示:强生(中国)有限公司仅有一种产品一个批次检出二恶烷。强生以此为契机,强调“国家认可强生的产品是安全的,根据相关部门的研究,含有微量的二恶烷是安全的,强生不会对相关产品进行撤柜。”
事件二:2009年3月下旬,广东省药监局在对市面上的染发膏产品抽检中发现:包括北京章光101染发膏在内的多个品牌染发膏被检出含有间苯二胺。随后,章光101相关的负面信息在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下飞速扩散。
3月26日,章光迅速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了有关该事件的紧急声明,称此次在广州查处的“章光101染发膏”,非经公司生产和授权,系擅自标注公司名称的行为。也就是说,检出间苯二胺的“章光101染发膏”为“假货”。
同时,北京章光10`总部联系北京市药监局进行检查,并未发现含有致癌物质。章光101还主动联络媒体将企业态度等正面信息向更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传递。
事件点评:无独有偶,面对危机事件,强生与章光101都采取了“强硬”的危机处理态度。强生先是拿到国内有关质检部门的“护身符”,然后高调声称自己的产品是安全的,并坚决“不下架,不撤回”。章光在危机处理前期,出现了没有弄明白曝光信息就匆忙发布紧急声明的低级错误,但章光很快就更正了声明,坚称自己是被“假货暗算”,且要追究制假者的法律责任,通过引导舆论最终争取了主动。
从表面上看,强生与章光101的“强硬”策略成功地化解了危机。尽管在网络上,关于强生、章光的负面帖子、惊人内幕仍然层出,但官方并没有继续深究,权威媒体也没有连续地关注,就像此前发生过的类似危机事件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渐渐将之淡忘。
但跳出事件本身来看,中外化妆品品牌频频出现“重金属们”、“违禁门”、“质量门”。不禁让人们对化妆品行业的产品质量产生忧虑。化妆品业是一个塑造美丽的行业,如果为了追求利益而做出有违良知的行为,甚至形成“行业潜规则”,这不仅会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与生命,更是一个行业的悲哀。
近年来,在行业内兴起的天然、健康、安全之风,说明为数不少的日化企业已经意识到质量、诚信的重要性。我们希望类似的危机事件不再继续上演,希望行业的反思不仅仅是口头上、概念上的,也希望更多的企业、更多的品牌切实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