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电荒”导致高能耗化工品减产,推升产品价格;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化工企业成本上升。投资基础化工企业,是危是机?
作为西部主要PVC(聚氯乙烯)生产企业中唯一一家煤炭完全自给的企业,内蒙君正(601216,股吧)近期受到不少市场人士关注。而市场看好公司的基本逻辑在于:因为电力自给率高,在全国缺电的背景下,公司仍然有产能释放的弹性;而由于原材料的自给,公司具有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
由于PVC制造属于高能耗行业,“电荒”将可能导致PVC行业减产,从而有推高PVC价格的预期。
中信建投报告指出,“在限电限产过程中最受益的化工企业应当是高能耗行业中的高自给率企业”。
根据中信建投报告,内蒙君正原料煤的自给率达到100%,电自给率达到80%,电石达到60%,PVC年产45.5万吨。根据公司2010年年报,PVC业务占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59.17%,公司收入受PVC影响较为明显。
“"电荒"可能会导致限电政策,尤其在夏季是用电高峰,以往的情况是一些小企业纷纷关闭,导致供应减少,推升产品价格。而大企业往往能释放产能从中获益。”上海一家私募机构的投资总监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
除了电力能够自给外,内蒙君正对成本的锁定也成为市场看好公司的理由。
目前PVC制造主要采用乙烯法和电石法两种,内蒙君正采用电石法,成本大头来自原材料电石,占比达60%,目前电石价格处于低位,未来市场有较强的涨价预期。
“虽然一些大的企业电石能够自给,但一些小生产商还是需要采购电石。同样,行业整体成本的上涨也会推升PVC价格上涨,而大企业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上海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能源化工分析师李宙雷告诉记者。
“不过,由于PVC是和石油高度相关的行业,一旦国际油价出现下滑,电石法制造的PVC可能就丧失了成本优势。”上述私募投资总监告诉记者。
除此以外,对于PVC未来的市场需求,一些分析人士比较乐观。中信建投报告指出,氯碱行业(PVC是氯碱工业产品的一种)满足“电荒”背景下“高能耗行业”的基本投资逻辑;并且,由于外需和保障房建设的推动,5月份将迎来景气朝阳趋势。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并不看好其下游需求的提升。李宙雷告诉记者:“现在来看,PVC严重供过于求。从下游来看,房地产是PVC的最大需求。之前保障房一直被认为会提升PVC整体需求,但现在看来这种拉动并不强烈。” 尽管如此,但他同样认为其价格支撑强于其他化工制品,“整个化工品市场由于从去年开始涨幅较大,现在看来回调可能性较大,不过,PVC由于有成本涨价的预期,支撑较强。”
从市场表现来看,据财汇数据,近三个月以来,化工行业上市公司整体涨幅超过15%。内蒙君正自今年2月22日上市至今,股价呈冲高回落走势,和行业整体出现一定背离。5月13日,公司股价报收26.39元,较上市首日收盘价下跌约5%。
财汇数据显示,内蒙君正最新每股收益(TTM)为0.87元,在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中仅次于ST金化、*ST化工和英力特。而中信建投预计,2011年~2013年公司每股收益将分别达1.40元、1.96元和2.60元。
有财学习一下
电石
即碳化钙,无机化合物。无色晶体,工业品为灰黑色块状物,断面为紫色或灰色。遇水立即发生激烈反应,生成乙炔,并放出热量。碳化钙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于产生乙炔气,也用于有机合成、氧炔焊接等。
电石法制PVC
以煤炭为上游原料。烟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经过高温干馏生成焦炭。焦炭和石灰石(CaCO3)反应生成电石(CaC2),电石遇水,就生成了乙炔。乙炔和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就生成氯乙烯,氯乙烯聚合生成聚氯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