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从武汉市环保局获悉,该市近日启动首个土地“排毒”工程——汉阳赫山地块的污染土地修复工程,耗资2.32亿元,单体项目属国内最大。
赫山地块面积约16万平方米,是原武汉农药厂厂区。该农药厂在此扎根数十年,2003年整体搬迁。两年后,武汉市将该地块挂牌出让给开发商。去年初,该地块被确认残留污染。
本着对开发用地及居民负责的态度,武汉市政府高度重视,不惜补偿开发商上亿元,决定收回土地,责成环保部门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拿出修复方案。
据环评报告显示,该地块29.68万立方米土壤含有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化学成分,很难降解,必需修复才能再利用。
为此,武汉市决定斥巨资对赫山地块进行修复,修复工程包括污染土壤挖掘及清运、污水处理、土壤修复、场地平整等,修复后将符合居住用地标准。
项目施工方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曾实施国内首例土壤修复项目——北京化工三厂土壤修复工程。据悉,此次修复赫山地块,该公司除使用原位物理化学处理和异位水泥窑焚烧等技术外,还将采用土壤修复与地下水修复相结合的模式,在国内尚属首例。
另据了解,目前武汉市已对7处涉污地块进行了调查评估,确定4处土壤修复试点,其中硚口古田化工区修复工程规模最大,目前工程建议书已编制完成。
武汉曾是重化工业城市,三环线内化工生产企业共127家。2008年起,该市决定4年内将所有化工企业迁出中心城区。
硚口化工企业搬迁后,共腾退土地270万平方米,市环保局调查发现,污染土壤面积将近84万平方米,测出汞、铅、砷等重金属含量超标。该局在修复项目建议书中提出,将通过土壤固化、淋洗、化学氧化还原和热解吸等技术,对古田化工区的受污土壤及地下水进行修复,预计耗资24亿元。
据称,污染土地经修复后,将彻底消除污染隐患,为城市发展提供宝贵的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