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德阳磷化工重生“三步曲”
德阳磷化工重生“三步曲”
  • www.chemmade.com
  • 2010-02-09 09:14:23
  •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     把20家磷矿企业整合成6家;产业向能耗少、低污染、高附加值转型;以产业园区为平台,通过集约式经营迅速壮大产业链——

        产业灾后重建,关系着四川的未来竞争力。地震中,德阳工业损失占四川工业损失总额的40%。四川工业重建必看德阳,德阳工业重建必看磷化工。春节前夕,记者走访了企业一线生产现场,探寻德阳磷化工业的重生之路。

        整合资源

        清平模式:8家磷矿公司并矿成为一家

        2月8日,行进在进入绵竹清平乡的路上,两边山体如刀削般突兀,路面狭窄之处仅容单车通过。一路上,不时可见装满了磷矿的大车蹒跚顽强下行。前山的王家坪矿井口,一车车磷矿被忙碌的工人从矿井巷道口推出。

        不远处,清平乡党委书记付兴和正带着乡党政班子和磷矿负责人盘点2009年:4个恢复生产的矿井产量达到了13.9万吨,毛利润有1160多万元。“马上要过春节了,将专门拨出200万元用于职工福利,每家5斤猪肉,5斤清油,2包汤元粉子、2包汤元芯子……”听到消息,村民喜笑颜开。

        喜悦来自于新模式推动的磷矿产业快速恢复。地震中,清平8家磷矿公司11个矿井均遭到严重毁损。地震后,面对庞大的重建资金需求,让人一筹莫展。

        在乡政府的主导下,2009年3月,8家原本常常为争夺矿界资源和市场份额不时“扯皮”的磷矿公司老总的手,握在了一起:整合资源才是出路,8家公司并矿组成了四川绵竹川龙化工有限公司。

        原来的8家公司中,乡办集体企业3家,村办集体企业5家。并矿后这样平衡利益:从每吨磷矿的销售额中,抽出20元补偿原有磷矿的村,用于发展公用事业;剩下的收益,则由每个清平乡村民平等享受。

        全新的机制激发了灾后产业重建激情。并矿当月,前山的王家坪磷矿、漆树沟磷矿、桃花坪磷矿恢复生产。2010年,11个矿将全部恢复生产。

        基层的举措也符合德阳市主管部门的意图。据介绍,德阳磷矿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70%以上为小矿山。乡村磷矿遍地开花,造成的后果是“采富弃贫”。开采水平低,利用水平低,回采率低。绝大部分矿开采率在50%至65%之间,造成资源破坏和浪费。

        早在2006年,德阳就有意整合磷矿企业。震后,政府更是下决心整合磷矿资源,而清平的新模式则为这种整合做出了有益的尝试。邻近的金花镇也将引入清平模式,该乡4家磷矿企业将整合成一家。

        整个德阳范围内,20家磷矿企业将整合成6家。之后,再组建德阳磷矿产业集团。

        产业升级

        川恒经验:高端产品拉动向能耗少高附加值转型

        2月7日,星期日,什邡双盛镇。中午12点本该是午饭轻松时刻,却见满载着磷矿的货车成队缓慢驶过石亭江大桥。

        沿石亭江一字排开的众多磷化工企业厂房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厂门口不时有大货车进进出出。“周末放假?”四川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光明对记者的提问感到惊讶:“订单都排到6月份了,春节我们都不放假。”

        “2009年,全市磷化工产值已达107亿元。”德阳市经委化工煤炭处处长谭建波告诉记者,紧抓灾后恢复重建,德阳磷化工行业向能耗少、低污染、高附加值转型,产业升级带来了新生机,实现了产业灾后重建原地起跳。

        作为德阳第二大产业,磷化工为德阳贡献了约1/3的GDP。但就是这样的支柱产业,仍然暇疵明显。政府调研报告指出:“企业规模偏小、产品相同或相似率高,装置分散,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

        这一“软肋”在金融危机时更是暴露无遗。出口停滞,价格大幅度下降,大多数企业出现亏损,远远超过地震带来的影响。“那时候我常常整夜整夜睡不着,思考企业发展出路。”李光明说,为摆脱行业整体粗放形象,川恒曾考虑企业改名,把“化工”二字去掉。

        产业必须升级。2009年,川恒用于企业重建的资金为1亿元,但在技改、科研等方面的投入高达2亿元,而这2亿元都是从私募基金和银行贷款而来,一口气砸下去,李光明眼睛都没眨一下。

        由此催生了川恒的高端拳头产品:年产45万吨磷酸盐饲料添加剂,全国第一。这也让李光明有了“今年销售做到12亿,2015年做到50亿”的底气。

        《德阳市化工行业灾后重建规划》也强调这样的思维:调整优化磷化工产业结构,实现磷化工产业的升级换代。“对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能耗高、资源浪费大的小磷化工企业的恢复生产和低水平的重建坚决不予批准。”

        相反,将大力支持企业在增加品种、提高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延长产业链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推动磷化工产业结构调整。

        延伸产业链

        产业园区:通过集约式经营迅速壮大产业链

        “我们和利森水泥合作搞循环经济,利用磷石膏生产出了新型建材。”李光明说。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企业自身产品的高端化,还有对产业链条有机延伸的渴望。

        根据震后制定的磷化工产业发展目标,德阳磷化工最终要打造“百亿磷化工基地”,建成全国重要的磷复肥基地和精细磷化工基地。实现这一愿望的载体是新规划的新市-灵杰磷化工产业园区。更细节的布局是,绵竹的新市,重点以饲料磷酸氢钙为主;什邡的灵杰,重点以磷酸一铵、磷复肥为主。同时,两地都要把磷石膏的开发和综合利用作为重点,力争在2010年取得重大突破。

        “磷化工产业园区的建设,利于磷矿企业与磷化工企业的整合,通过集约式经营,德阳磷化工产业链将以裂变的速度壮大发展起来。同时,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和‘三废’的治理和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磷化工产业的污染问题。”谭建波表示。

        目前,该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大力推进之中。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