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抢盐潮”深思:中国盐产业亟待整合升级
“抢盐潮”深思:中国盐产业亟待整合升级
  • www.chemmade.com
  • 2011-04-27 14:07:01
  • 中国产经新闻报
  •   日本地震引发的“抢盐潮”骤然间将中国盐业从默默无闻、稳定发展的台后推到了台前。作为生产公共品性质的食盐,往往是突发事件危机当中一个关系民生的重要产品,中国盐业在本次危机中经受住了考验。
      
      但围绕盐行业大而不强的现实,转变产业结构的迫切性也摆在了中国盐业人的面前。“按照中央做强做优中央企业的要求,我们正以转变发展方式为统筹各项工作的主线,沿着新一轮‘两步走’战略设定的目标,努力做强中国盐业。”近日,中盐总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杜茂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做大做强中国盐业
      
      “九年累计扩能近6000万吨,2010年总产能突破8500万吨。”这组漂亮的数据已经赶超美国,让中国步入世界第一盐业大国地位。但大而不强、产业集中度低的现状也不容乐观。
      
      据记者了解,全国大大小小共有制盐企业约2400家。一方面是“多、小、弱、散”,经不起市场风浪冲击;另一方面是过多的制盐企业对正常的市场秩序形成了较大冲击,尤其不利于食盐市场的稳定。
      
      “布局分散、技术装备有待提高,前五位盐业集团仅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30%左右。”中国盐业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茆庆国告诉记者。
      
      中国盐业协会专家黄伟分析,多年来尽管盐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开放的深化,盐行业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与我国作为一个产盐大国的地位也很不相称。
      
      据了解,目前我国原盐产能前20位企业的生产能力仅占总能力的42%,10万吨以上的企业数量不到总数的10%。而美国3家大企业的产量就占全国总产量(4800万吨)的90%以上。
      
      自1996年以来,食盐专营走出了成功的一步。以中国盐行业唯一的中央企业中盐总公司为例,从2004年初到2009年底,短短6年时间里就通过实施“两步走”发展战略,跨出了一片新天地。6年中,中盐的资产增长了7倍多,年复合增长率42.1%;营业收入增长了4.4倍,年复合增长率32.6%;利润总额增长了6.1倍,年复合增长率38.6%。2010年是金融危机以来面对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但该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6.3亿元,比上年增加55.1亿元,增长42%。
      
      但像中盐总公司这样实力的企业,在中国盐业市场上却并不多。“加强行业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中国盐业,已成为全国盐行业的共识。”茆庆国对记者表示。
      
      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国内盐业市场面临的另一问题是经营粗放,制盐工艺技术及装备相对落后,产品品种少,劳动率低下。
      
      大中型海盐企业的机械化率仅达到60%,国外达到90%以上;生产面积平均单产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4;澳大利亚一个300万吨的海盐场只有120多人,而我国100万吨的海盐场却有4800人。大型井矿盐企业的综合能耗是国外先进水平的近2倍;我国盐的品种只有100多种,而美国、日本已达到上千种。
      
      国内多数盐业企业已经把结构调整放在首位,比如,中盐目前从事食盐专营业务的企业已有20家,并在18个省市区进行食盐批发或配送、加工业务。盐的生产企业已达12家,分布在9个省市区。
      
      此外,一大批国内盐行业的先进企业陆续加入中盐,中盐在制盐和运销方面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2005年以后,吉兰泰盐化集团、株洲化工厂、运城盐化局、安徽红四方、常州化工厂、昆山化肥厂等化工企业先后加入中盐,中盐产业链向下游盐化工领域延伸,逐渐成长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化工企业集团。目前,中盐的总资产规模发展到345亿元,盐的产量超过1200万吨,盐化工产品总吨位达到770万吨,形成盐化、无机化工、农化、精化、日化等产品系列,主要产品产能跻身行业前列,部分产品进入世界和全国前列。
      
      “今后一个时期,中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做强做优。重点突出价值创造导向,把价值创造理念融入到投资、决策、管理、文化等各个环节之中,努力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茆庆国对记者说。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