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煤化工产业准入门槛提高
煤化工产业准入门槛提高
  • www.chemmade.com
  • 2011-04-23 10:00:29
  •   “这次对煤化工行业的门槛提高了,针对性更强了。”国家发改委《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以后,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秘书长赵家廉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通知》是国家发改委对煤化工产业近期出现投资过热迹象的回应,特别是对煤制甲醇和煤制二甲醚。”
      
      国家发改委网站4月12日发布《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表示收紧大型煤化工项目的审批,并再次明确列出禁批目录,直至煤化工产业规划出台。
      
      《通知》指出:在国家相关规划出台之前,暂停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项目,禁止建设不符合准入条件的焦炭、电石项目,加快淘汰焦炭、电石落后产能。在新的核准目录出台之前,禁止建设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油项目,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20万吨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项目。上述标准以上的大型煤炭加工转化项目,须报经国家发改委核准。
      
      “煤化工产业近期出现投资过热迹象。”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表示,“资源型地区不断通过优惠政策,加快煤化工项目的审批以及投建,上游煤炭资源日益紧缩,下游煤化工产业出现高速增长是极不正常的。”
      
      投资过热致产能过剩从2006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已发布了多次关于控制煤化工项目的通知,但各地还是纷纷出台了煤化工的扶持政策。一份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建和拟建的30万吨以上的甲醇项目多达25个,算上30万吨以下的甲醇项目,在建和拟建的产能总计达到3679万吨,2009年投产的产能为1550万吨,2010年投产的产能为1454万吨。2011年已投产的产能为380万吨。
      
      《通知》称,目前全国在建和已批待建煤化工项目新增用煤已超过亿吨,各地规划拟建项目新增用煤总量还有几亿吨。煤化工盲目建设和过度发展不仅加剧了煤炭供需矛盾,也直接影响到合理控制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目标。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晋陕蒙宁新等煤炭资源大省均把煤化工做为产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出路,多个项目被纳入地方“十二五”规划。
      
      赵家廉表示,随着各地和各大煤炭企业的“十二五”规划相继出台,各自关于煤化工的项目规划陆续浮出水面,《通知》的出台为加强引导调控、避免过热实为必要。
      
      目前,国内煤化工项目集中在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宁夏等省区。以新疆为例,2010年在新疆大规模建设浪潮下,神华集团、五大电力集团等60多家国内大型企业陆续进入新疆,40多个煤电煤化工项目开工建设。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共有在建、拟建以及处于规划阶段的煤制烯烃项目超过30个,总投资将超过6300亿元。
      
      甲醇装置开工率只有50%目前,我国煤制甲醇年产能在3000万吨以上,而国内的需求只有1000多万吨,且每年要从国外进口一部分。这就导致50%以上的煤制甲醇项目空有产能,而没有实际产出。
      
      “甲醇、乙二醚煤化工产品的市场容量太小。盲目建设煤化工项目,以后的市场需求也跟不上。”赵家廉表示,“而且,我国煤制甲醇的成本在现阶段比天然气制甲醇还要高,在市场上缺乏优势。”
      
      任浩宁也表示,上游煤炭资源紧缩,且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煤化工行业的利润将被极度压缩。而另一方面,目前行业整体发展规划不明朗,一窝蜂的投资热潮极容易产生大规模的落后产能,造成资源浪费。尽管煤化工发展前景良好,但目前市场需求有限,成本难以下降,且高端产能明显不足,热投增加了产业调整的难度。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市场监管较为松散的地区投资较为突出。
      
      而这也是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的原因之一:有的项目盲目上马,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开发滞后,目前全国甲醇装置开工率只有50%左右,二甲醚装置也大量闲置,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由于一些地区片面强调煤炭转化比例,部分项目重复引进未经验证的技术,致使建成后不能正常生产,巨额资金投入不能发挥效益。
      
      已开工项目很难退出赵家廉表示,国家发改委的通知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准入标准,国内焦炭、电石产能的扩张将会受到限制,同时也能抑制我国煤制烯烃项目和煤制醇醚项目的盲目扩建。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积极发展煤化工项目主要是受利益的驱动。一方面,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相关产品的增值空间较大;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为了圈占煤炭资源以获取更多的利益,目前也在积极进行煤化工项目的布局。此外,各个具有资源优势的省份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争先推出相关优惠政策以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在当地建设煤化工项目。
      
      但是,常轶智还指出,目前煤化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除了产能过剩,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以外,一些关键技术还没有掌握,而且,项目审批程序以及行业监管制度也不够完善。
      
      随着《通知》的出台,一些中小企业同时也面临着被整合的局面。而对于《通知》出台将使得煤化工产业遭受损失的说法,任浩宁表示,实际上,一些在建项目停下来的可能性很小,若前期地方政府拥有审批能力,这一部分项目可能会按照前期项目处理,继续施工,再进行后续处理,无论是增加产能还是补齐手续都会找到合适的方式解决,这样有可能会加大在建项目的产能扩充,进而推动投资。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