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电解铝产能过剩望缓解 民营铝企受影响最大
电解铝产能过剩望缓解 民营铝企受影响最大
  • www.chemmade.com
  • 2011-04-22 09:19:56
  • 第一财经日报
  •   据4月21日报道,昨天,工信部网站上,刊登了国家发改委、监察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遏制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紧急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叫停拟建电解铝项目,坚决制止任何扩大产能的新建项目的违规审批行为,并取消地方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
      
      记者昨天咨询多家企业和业内分析人士发现,如果这一政策全面落实,对于希望介入或者扩大电解铝产能的企业来说是当头一棒,对在铝行业市场份额日益减少的中铝来说,反而是利好消息。
      
      民营铝企受影响最大
      
      根据通知,目前我国电解铝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在局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地方仍在加快电解铝项目建设,甚至在招商引资中给予土地、税收、优惠电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到2010年底,全国电解铝产能已达2300万吨,实际产量1560万吨,设备利用率为70%。2010年1~11月铝冶炼行业利润104.41亿元,销售利润率仅3.59%,大大低于工业行业平均水平。
      
      因此,通知要求立即叫停拟建电解铝项目,并透露目前全国拟建电解铝项目23个,总规模774万吨,总投资770亿元。如果拟建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到“十二五”末期,全国产能将超过3000万吨,产能过剩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根据记者多方了解的信息,即将被叫停的拟建电解铝项目,很多并不是来自我国传统的铝业“老大”中铝公司,而是包括一些电力企业、民营电解铝企业在内的非中铝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国内市场占据超过半壁江山的中铝公司,市场份额在逐年萎缩,根据上海有色网的统计,目前中铝占国内电解铝产量的份额,已经从2007年的26.52%缩小到2010年的21.5%。而2011年我国新建电解铝产能是290万吨/年,其中属于中铝的只有39万吨/年。
      
      “这一政策如果推进,影响更大的肯定是非中铝企业,之前几乎没有电解铝项目的新疆地区,在"十二五"期间就要增加1000万吨左右的电解铝产能,这些产能主要是由中电投等国有电力企业和山东信发铝电等大型民营企业投建,中铝还没有在这一地区涉足。”一位行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
      
      执行力度存疑
      
      东北证券分析师杨霞辉在其最新报告中指出,如果政府真的叫停所有的拟建产能,对电解铝行业来说是一较大利好,可以舒缓产能过剩现象,铝价也有望出现反弹,行业盈利性得到改善。
      
      上海有色网分析师张昕对记者预计,一旦众多拟建项目被推迟或叫停,国内铝消费量又不断增加,可能加快中国成为电解铝净进口国的步伐。“虽然电解铝行业现在处于过剩,但两三年后过剩产能可能会逐渐消化,而此次政府出台强力措施整顿电解铝新增产能,可能未来会加大需求增大进口,从而使中国变为电解铝净进口国的时间缩短。”不过,张昕也指出,此举短期内对供需结构影响很小,具体影响程度还需看政策的执行力度。
      
      当然,业内普遍对政策落实所抱希望不是太大。
      
      一位民营电解铝企业的内部管理层对记者坦陈,国家发改委从几年前就说过不再审批新项目了,但其实这几年电解铝产能都在成倍增长,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一个项目是经过审批的。
      
      而另一家电解铝企业人士更是对工信部提出的只有近70%的开工率提出质疑。此前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底,国内电解铝开工率就已经达到了75%至80%。
      
      不过上述人士承认,也不排除有很多企业偷偷上马电解铝项目并未纳入统计,“现在一些厂家都在通过其他名目来申报项目,比如说是做铝加工,但最终上马的还是电解铝,要控制这些项目上马也是难题。”
      
      此次对拟建项目的“一刀切”,安信证券有色金属分析师衡昆对记者指出,目前拟建和在建的项目,大多在新疆、青海、内蒙等西部能源富裕、电力成本较低的地区,而已经存在的电解铝项目则是在能源价格较高的地区,国家应该鼓励电解铝产能向西部地区转移,并淘汰现有落后、成本高的电解铝产能。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