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油价短期看涨 中国石油储备暂避“峰头”
油价短期看涨 中国石油储备暂避“峰头”
  • www.chemmade.com
  • 2011-03-27 10:11:50
  •   国际油价借对利比亚军事打击的题材继续攀升,3月23日,国际油价创两年半新高,纽约市场油价达到每桶105.75美元。针对目前高油价对中国石油收储的影响,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高油价肯定会对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有一定影响。在目前这种高油价下,中国不会买入。”
      
      到2010年年底,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能力达到1.78亿桶。之前,很多石油分析师认为,中国下一阶段石油收储可能始于2011年上半年。不过,这位负责人认为,目前油价并未在合理的区间。他预期,油价将回落到80~90美元之间,未来5年将低于100美元。
      
      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岳来群博士则认为,油价短期内难以回落。“随着日本经济活动恢复正常,震后重建工作的展开,将增加原油需求,从而推高油价。”
      
      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可以通过其他渠道买到相对低价的石油。他没有透露具体的购买途径。从西方国家的经验看,战略石油储备除利用油价低迷时从市场现货采购外,还可通过与产油国的石油公司签订长期供应合同来获取石油。
      
      主要作用是保供,而非稳油价
      
      中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5%,油价高企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油价上涨必然使企业成本攀升,重创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油价还会向化肥等农资产品传导,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近日有媒体评论认为,随着油价的不断走高,可以动用石油储备,抑制价格上涨。
      
      “美国释放石油储备能够影响世界油价波动。但从中国目前的石油储备量来看,并不能发挥这样的作用。”岳来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美国石油储备量能满足90天需求,我国石油储备只能满足30天的需求,起不到平抑油价的作用。
      
      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相关负责人坦言,我国的石油储备量并不多,目前还没有到动用石油储备的程度。“这点储备是‘救命的油’,是为应急准备的。”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北非经历的动荡可能将蔓延到中东的其他地区,尤其是沙特阿拉伯。中东的部分阿拉伯国家政局不太稳定,若出现意外,可轻易摧毁全球石油供应体系。“只有当局势进一步恶化,石油出现供应链中断的时候,才可能动用石油储备。”这位负责人说。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战略石油储备已超出一般商业周转库存的意义。从国际经验看,战略石油储备主要是为防范可能出现的石油供应中断,并不担当石油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的调节功能。战略储备只是应对短期石油供应冲击的有效途径之一,解决短期石油供应冲击的其他方法包括:抑制需求、能源转换和突击提高产量。
      
      从历史上来看,不到极端紧要关头,各国政府不会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在美国,对于这些深藏地下的战略石油储备,只有美国总统一人拥有决定动用的权力。从开始决策到投放市场,约需13天。
      
      国家石油储备中心负责人介绍说,近来西方国家在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方面出现新特点,他们往往不是一个国家单方面采取措施,而是要同其他西方国家协调立场后再作决定。他们认为,只有西方国家采取一致行动,动用战略储备才会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石油储备并非规模越大越好
      

      对于外界关于三期石油储备基地规划的一些揣测,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的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三期石油储备基地选址还未经过讨论,并没有具体确定。”他向本报记者透露,按照我国目前的石油消费量,三期战略石油储备能力能够达到满足10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需求。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仅次于美国。随着我国年消费量的快速增长,石油储备的数量也要增加。不过,这位负责人认为,考虑到成本因素,石油储备并非规模越大越好。
      
      从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投资来看,用于购买原油的支出占3/4,包括日常经费开支的储备设施支出占1/4。岳来群认为,从经济技术层面看,中国的储油成本要高于美国。据他介绍,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多集中在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均储藏在地下610米至1200米深的巨型盐矿洞穴中,避免了建造油罐所花费的高投资,大大节约了储备成本。而中国的储油盐层的地质条件不如美国,需要解决漏油的问题。除盐层储油外,中国还利用地上油罐储油,同样容积的地上油罐造价是地下盐穴的10倍,这些都增加了我国储油的成本。
      
      同时,油品老化问题也将增加战略石油储备的成本支出。岳来群介绍说:“为了保证储备油品的质量,美国每隔5年要释放一部分储备换新油。我国的石油储备刚刚建成,没有这个问题。”
      
      “全世界的原油供应全部中断,这样的极端情况很难遇到。”岳来群表示,石油储备应有一个平衡点,“6500万吨到7000万吨,60天的储备量应该完全够用。”同时,他认为,储藏原油不如储藏产能和油气资源。
      
      岳来群预测,我国建成完备的石油储备体系可能还需要5年或10年的时间。包括:战略储备、商业储备、生产流程储备、民间储备。
      
      中国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三部曲
      
      我国决定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2004年,中国开始建设位于镇海的首个工程,四年后一期四项工程全部竣工。目前我国一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总库容1640万立方米,约1.04亿桶,分布在镇海、舟山、黄岛和大连。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一期注油分两个时段完成,时间跨度分别为11个月和5个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计划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二期建设8个储油基地,分别位于新疆独山子、甘肃兰州、辽宁锦州、天津、广东惠州、江苏金坛、广东湛江和山东青岛。第二期工程预计将在2012~2013年完成,规划库容2680万立方米,总储存能力达到1.7亿桶。二期战略储油基地选址考虑了内陆地区和地下岩洞,具备进油方便、出路畅通、靠近炼厂、快速反应的特点。自2008年底,已有1900万桶二期储备投入使用。到2010年初有6900万桶储备能力待用,到2010年底,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能力达到1.78亿桶。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主任戴家权工程师向记者透露,2012年初,二期工程将全面完工。三期工程将使中国战略石油储备能力进一步提升至5亿桶。
      
      记者从三大石油公司了解到,国有油企建设商业石油储备库积极性高涨。2007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商业石油储备公司相继获得批准,2008年后期两大集团的第一个商业储备基地相继建成。中石化在海南洋浦、温州洞头以及河北曹妃甸等地积极规划建设商业原油储备建设,其中2009年5月开工的曹妃甸商业储备项目于2010年11月初完成了首个储罐主体工程;中石油在辽宁铁岭、锦州港、大庆林源、甘肃兰州以及新疆独山子等地建设商业储备基地,天津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100万吨商业原油储备库项目于2010年4月份动工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到2010年底,商业石油储备约2650万立方米,约1.68亿桶。
      
      除两大集团外,中化、中海油等其他国有大公司也在积极准备参与商业石油储备。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破除了民间投资进入石油行业的制度障碍,商业石油储备成为民间投资的有效切入点,民间资本参与商业石油储备的积极性很高。中金公司发布的分析报告认为,至2012年原油商业库存将比2010年增加47%,至4.57亿桶。
      
      一些西方评论对中国扩大战略石油储备将推动油价上涨表示担忧,岳来群告诉本报记者,石油储备基地一期工程是在油价从接近每桶150美元的高位大跌至50~60美元后开始注油的。显然,中国会选择可行的时机购买石油。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