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储能电价迎来“新规”。四川省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的通知》提出,2026年12月31日前建成投运的用户侧新型储能项目,投运后两年内其保障新型储能设备正常运行导致用电设备增容而新增的容(需)量电费,纳入全省统筹疏导。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工商业储能迎来重要转折点,四川成为首个明确用户侧储能容量电费减免的省份。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记者表示,四川水电占比高,用电“季节矛盾”较为突出,发布新型储能需求大,此举有望大大促进四川新型储能项目落地。同时,林伯强表示,考虑到新型储能的经济成本、细化政策内容等因素,四川储能价格“新规”的实际执行和效果还需要观察。
什么是容量电价?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容量电价类似于固定电话的“座机费”。有业内人士表示,就新型储能项目而言,其占工商业用户电费成本的15%至30%。在工商业储能投资领域,变压器容量不足导致项目无法落地的问题,以及因设备增容而产生的容(需)量电费困扰着投资方与业主。
浙江某储能项目总经理杜先生告诉记者,此次四川发布的新规明确规定:对于2026年12月31日前投运的用户侧储能项目,投运后两年内新增的容(需)量电费将由全省统筹疏导,这意味着四川成为首个明确用户侧储能容量电费减免的省份,力度空前。这意味着相关企业在两年内无需为储能设备的增容额外买单。以一座1MW/2MWh的用户侧储能电站为例,免收两年容需量电费可节省约60万-100万元,可以为储能项目成本减负20%以上。这无疑将极大地提高新型储能项目的投资性价比。
四川此次的储能“新规”,其本质是通过“降初始投资+拓收益渠道”的双轮驱动模式,重构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模型,激活社会资本参与储能的积极性。如果这一政策在四川能够取得显著效果,不仅会加速本地储能项目的落地和实施,还会引发其他省份的效仿和跟进,这也将为全国破解工商业储能规模化难题提供一种“四川方案”。
另一方面,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新型储能市场参与机制。对此,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认为,可以从电价机制、成本疏导机制和容量补偿机制等三方面入手。
其中,在电价机制方面,拉大峰谷价差,为储能等灵活性调节资源创造合理的盈利空间;在成本疏导机制方面,丰富适合新型储能的辅助服务交易品种,推动辅助服务费用向电力用户侧分摊,让储能成本得以合理疏导;在容量补偿机制方面,完善容量补偿机制,加快出台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核定规范和实施细则。
“包括新型储能在内,整个新能源产业都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林伯强向记者表示。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约14.1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的40%以上,已超过煤电装机。
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将全面进入电力市场,将对电力行业带来深远影响。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