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纯苯期货上市正在推进中,纯苯是芳烃产业链上的重要品种,也是许多化工品的重要原料,与多个已上市品种相关联,本篇为上市前瞻的第二部分,将着重介绍纯苯的产能分布,负荷与利润,以及调油与价差情况。
一、纯苯产能分布
我国国内纯苯产能集中分布于华东地区,2024年产能占比达到了53%,主要也得益于良好的水运及陆运条件,大量一体化装置于华东投产;随后是东北地区的纯苯产能占比为 18%;华南地区占比 14%;西北地区占比 5% ;华北地区占比 5%;华中地区占比 3%;西南地区占比 2%。
从企业类型来看,我国纯苯民营企业的产能占比最高,达到了约40%,近年来大型聚酯企业此前投资的民营炼化项目陆续投产,行业的“头部效应”明显,形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民营大炼化快速发展的局面。民营企业生产规模与企业数量的持续增加,既体现我国进口依存度下降,多元化程度加强,也给下游采购提供了便利,上下游产能协同性显著提高。
二、纯苯负荷与利润情况
2024年纯苯产能增速主要来自乙烯裂解项目,且仍不及下游需求增速,导致了供需偏紧,原料与下游纯苯产品价格均有支撑。综合来看,近年纯苯价格长期维持高位,利润较好,尤其是2022年,随着芳烃价格冲高生产成本上浮,我国纯苯上半年的销售价一度达到近9500元/吨高位,随后随着调油结束开始逐渐下滑。2024年纯苯仍是芳烃产品中利润较好的品种,歧化产纯苯的开工率全年维持高位。
三、纯苯价格情况
从国际价格看,一般情况下芳烃韩国FOB价格高于国内,进口成本较高也支撑国内价格,但近年原油波动加剧国际价格不确定性,也出现了套利窗口。
我国纯苯价格在2022,2024年延续了较高位,而2023年则较低,并呈现一定的季节性,主要是原油下跌、亚美套利窗口关闭导致进口量高企,需求端疲软,全年价格波动显著。
2024年,纯苯现货价格前高后低。上半年受海外调油逻辑驱动及国内检修集中影响,价格冲高,下半年调油逻辑减弱,进口放量,国内价格承压低位运行。
四、亚美价差情况与调油逻辑
成品油调和,是根据不同牌号汽油的质量要求,加入适量的添加剂。两个重要指标是辛烷值和RVP,提高汽油辛烷值的主要措施是采用先进的炼制工艺,以及使用高辛烷值的调和剂。另外,冬季和夏季汽油要求不同,夏季需求更低RVP值的汽油,RVP值越高汽油越容易挥发,因此也需要更多的重整油调油组分。
混芳调油是将含苯、甲苯和二甲苯的窄馏分重整芳烃抽提所得的芳烃混合物,在汽油中以较大比例添加。芳烃产品在炼化一体化装置中属于中间产品,既可以用作调油产品进入油品消费领域,又可以作为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基础化工品。
成品油市场体量较大,因此化工市场受成品油市场供需影响大,易于引发化工品市场原料和产物价格失衡的局面。一般在夏季前,汽油需求大幅回升时,对低RVP、高辛烷值的芳烃调油组分的需求也明显增加,利润增长,混合芳烃更多地用于调油;反之,调油利润不佳则生产化工品的比例提高,更多地进入化工市场。
2022年的二季度,北美夏季出行旺季,美国高辛烷值调油组分的需求增加导致亚洲地区芳烃价格大涨,由于甲苯和二甲苯被大量用于油品调整,或重整装置中抽提纯苯后的混合芳烃进行油品调合,导致了PX的生产原料供应出现短缺。叠加俄乌冲突后全球油品物流方式重构的影响,美亚套利空间打开,亚洲部分芳烃产品出口至美国;随着成品油裂解价差的回落,夏季后调油需求的转弱,套利窗口关闭,芳烃价格逐渐回归化工需求。这样的成品油强势带动芳烃能源属性增强的情况,称为芳烃调油逻辑。
2023年春季,芳烃调油仍具有一定理论利润。美亚套利出口方面,EIA原油储备和汽油,成品油库存都在历年低位,美国燃料夏季消费高峰期等等的基本面利好支撑,但由于4月份起汽油行业采买积极,韩国芳烃产品对美国的出口吸引市场关注,亚美套利窗口提前开启,最终美国调油需求不及预期,总体没有出现2022年的套利空间。
2024年,套利空间进一步压缩,除一二季度叠加检修季影响,芳烃价格延续较高位外,并未出现明显的因调油造成的价差窗口,同时海内外纯苯全年延续强势,利润较好推动歧化开工,进一步利空PX价格。
另外,在“双碳”政策的影响下,随着汽油排放标准的严格,还有新能源转型,原有的一些炼化企业进行了“减油增化”的改造,新的炼化企业则是直接提升了化工产品的生产比例,从源头上实现炼化企业从“燃料型”向“化工型”的转变,近几年调油需求正在逐渐下滑。企业也在通过提高运行负荷,优化操作调整,减少作为汽油调和组分的芳烃产出,再宽幅调节歧化反应进料比例控制优化产品分布,通过增加PX和苯等高效产品产量,来优化产品结构。
五、甲苯二甲苯选择性
由于一体化装置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较高,企业会通过优化测算优先选择效益较好的原料,同时对比不同生产方案和生产路线,选择效益较好的生产方案和生产路线,芳烃间利润与价差相互影响,因甲苯既可以用于调和汽油,也就是用作溶剂和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又可以用于化工生产和满足下游化工需求,甲苯歧化产纯苯和二甲苯(用于生产PX),因此甲苯调油和歧化的选择影响PX的生产情况,例如2022年原油裂解价差强势会导致PX减产。
2022年的调油料紧缺推动歧化与调油价差均显著走扩。随后甲苯投产计划较多,至2024年下半年成品油过剩,叠加调油出口一般,甲苯进入供应过剩局面,而甲苯-纯苯价差则长期维持较高,主要是芳烃联合装置进料、产出较为复杂的影响。
也有数据表示生产企业对甲苯-纯苯价差要求较高,需显著高于理论TDP利润,隆众统计2024年1-6月份纯苯-甲苯平均价差1396元/吨,而7-10月份纯苯-甲苯平均价差1694元/吨,9月份价差更是维持在2000元/吨以上,因此2024年间,二者之间的价差完全覆盖生产加工费用,下游歧化企业利润较好。
2024年底一度有理论上的亚美二甲苯套利窗口开启,同时汽油市场秋季不及预期,地炼企业因利润不佳降负显著,进一步对甲苯价格形成利空,也导致重整装置亏损。综合看2025年当前亚洲甲苯二甲苯等调油料价格近期比较强势,华东两苯现货高端价格仍有小幅推涨意向,若汽油出口利润提升,提振国内汽油市场的预期,叠加检修季临近,春季组分料二甲苯有一定支撑。
另外,芳烃一体化装置的利润需要整体看待,个别原料和环节的利润影响不大,主要跟随成本逻辑变化,成品油市场供需仍然起决定性作用。相关品种方面,也需关注纯苯下游苯乙烯的大量投产促进了纯苯供需格局改善,目前结构偏强整理。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