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专家共议数智融合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家共议数智融合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 www.chemmade.com
  • 2024-12-29 09:44:48
  • 中国证券网
  • 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承办的“2024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储能专题论坛”26日举行。与会专家共同探讨数智融合如何为储能产业注入全新活力,助力其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能效与储能处处长徐梓铭介绍,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6191万千瓦,是“十三五”末装机规模的20倍,发挥了调峰调频等相关的多重功效。与此同时,新型储能有力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新型储能逐步带动了扩大国内需求,产业上下游投资超过了近万亿元,同时也推动了人才培养和就业,已有84所高校设立储能学科,建设7个储能产教融合平台。


    “可以说新型储能已成为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体现。”徐梓铭表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开展强化顶层设计、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科学评价等相关工作,同时会同相关部门推动新型储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认为,在我国储能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期,数智融合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并将对储能产业的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比如在技术研发端,数智融合为新型储能技术的突破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对储能材料性能进行更加精准的模拟和优化,从而加速新型储能设备的高效运行和智能化管理。


    面对储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陈海生表示,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将着力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积极发挥产业智库和桥梁纽带作用,全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协同,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圈;加速推动相关团体标准的创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完善,促进数据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积极组织储能数字化主题培训和交流活动,推动产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储能技术是践行和落实国家能源战略的瓶颈环节,安全是电化学储能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和瓶颈问题。”欧盟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金华认为,要守住电化学储能行业的安全底线,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必须要从技术、标准、管理等多方协同,从卷价格向卷技术、卷服务、卷价值转变,这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保障。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总经理朱海涛建议,希望提高新型储能在安全、质量和环保方面的标准编制,提高整个行业准入门槛,避免内卷,支撑行业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

  • 文章关键词: 储能产业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