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紧张的中东局势是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的主导性因素,国际油价后市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认为,在中东紧张局势尚未得到缓解之前,国际油价有继续上涨的可能。但是如果局势能很快稳定下来并事后表明全球原油供应没有出现中断,那么不排除国际油价走出一波单边下跌行情的可能。
紧张的中东局势是影响国际油价的主导性因素
今年1月28日,埃及的紧张局势令WTI上涨3.70美元,日涨幅高达4.32%。埃及局势曾经一度令市场担忧苏伊士运河和主要输油管道可能会被关闭,这种担忧情绪令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但是随着埃及前总统辞职,苏伊士运河运输很快恢复正常,解除了市场前期的忧虑。与此同时,WTI因美国原油和油品库存持续上升而走出一波单边下跌行情。
近期,利比亚持续紧张的局势令国际油价再次大幅上涨。利比亚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成员国,每日石油产量为165万桶,占全球总产量的2%;石油日出口量为110万桶,并且主要供应欧洲地区。因利比亚暴力事件不断升级,2月24日WTI油价盘中一度突破100美元大关。
脆弱的全球经济无法承受高油价
虽然紧张的中东局势令国际油价不断走强,但是全球股市却因市场担忧全球经济复苏受阻而出现集体下跌。当前高通胀是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最主要的因素。为了抑制通胀,新兴市场不断通过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加快收紧银根的步伐。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中国,我国央行近期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防通胀。
除了新兴市场,发达国家也面临着较大的通胀压力。欧洲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17国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较去年同期攀涨2.4%,不但超过欧洲央行设定的2%目标,也高出去年12月的2.2%,是2008年10月上涨3.2%至今最高。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近期被穆迪下调了其主权信用评级,原因主要是由于日本的财政赤字规模庞大,并在今后几年都难以看到明显的削减效果,同时日本也是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
在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因高通胀而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时,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不断加剧了全球的通胀压力。虽然许多国家在计算费者物价指数(CPI)时并没有将油价包括在内,但是石油是基础性能源,对企业的生产和运输成本都具有重大影响。通过计量模型计算,我们发现国际油价与中国、美国的CPI都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模型结果表明,如果油价上涨10%,那么中国和美国的CPI将上升0.4%,而对日本等这些小的、更加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影响更大。此外,以目前的油价来说,全球在石油上的支出可能会让GDP减少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油价给全球经济复苏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充足的石油库存足以应对利比亚可能出现的石油供应中断
白宫近期发表言论称,如果利比亚动乱引发石油供应中断,美国及全球有能力应对由此引发的石油供应中断。EIA最新数据证实了白宫的言论,近期美国原油商业库存延续了前期上升的态势,美国原油期货交割地库欣的库存和汽油库存都处于历史高位。此外,美国石油战略储备已经达到7.26亿桶,接近于历史最高值。
与此同时,OPEC称愿意启用闲置产能抵消利比亚石油供应中断的影响,沙特阿拉伯也表示愿意启用每日400万桶的闲置产能。当前OPEC拥有每日500万—600万桶的闲置产能,远大于利比亚每日165万桶的石油产量。
高油价难以持续
短期内,在国际紧张局势尚未得到缓解之前,国际油价有继续上涨的可能。不过涨幅可能十分有限,因为脆弱的全球经济无法支撑油价持续上升,而全球石油库存充足完全可以应对因利比亚动乱而引发的石油供应中断。此外,如果利比亚局势能很快稳定并事后表明全球原油供应并没有出现中断,那么国际油价有可能走出一波单边下跌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