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对今冬明春采暖季的能源保供进行工作部署,主要聚焦能源生产供应、能源储备、民生用能等方面。前期相关部门提前谋划、及早准备,为今年采暖季能源保供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预计采暖季能源供需形势平稳
近期,国家能源局召开的采暖季天然气保暖保供专题会议研判了采暖季供需形势,预计供需形势平稳,供应总量和尖峰保供能力总体有保障。
天然气方面,当前能源行业加大天然气生产供应,发挥好储气库、液化天然气(LNG)储罐等调峰资源以及“全国一张网”作用,夯实能源保供“底气”。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9个月,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8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6%;进口天然气9908万吨,同比增长13%。
比如,青海油田按照“一调二增三挖四统”行动方案增产增供,推动实现全年生产天然气60亿方,储气调峰能力较去年显著增强;10月20日以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2万余口气井开足马力生产,天然气日均产量保持在1.3亿立方米;前9个月,塔里木油田安全高效投产气井39口,截至10月23日,气井开井率同比提高2.56个百分点,创近8年以来最高水平,为即将到来的能源保供做好资源准备。
对于今冬明春天然气市场供需情况,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销售管理部副经理席海宏分析称,从需求侧看,正常情况下预计今冬明春天然气需求规模为2030亿立方米,增速3.5%;工业需求旺盛叠加冷冬情况下需求规模可能达到2080亿立方米,增速6%。从供应侧看,国内筹集资源规模预计为2135亿立方米,可满足市场需求并预留一定变动空间,供需延续“总体平衡,局部偏紧”态势,但也不排除在极端气候条件影响下,可能出现局部时段和地区紧张情况。
国家能源局提出,今年以来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形势总体良好,全国天然气消费保持中高速增长。面对天然气行业发展良好形势,油气企业要居安思危、系统谋划,切实做好采暖季应对各项风险挑战的准备,并努力推动天然气行业发展行稳致远。
煤炭方面,全国煤炭生产持续保持稳定,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9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1亿吨,同比增长4.4%,增速比8月份加快1.6个百分点。前9个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4.8亿吨,同比增长0.6%。进口煤炭3.9亿吨,同比增长11.9%。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张宏介绍,煤矿生产处于高位,进口煤大幅增加,为今冬明春煤炭保供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地各部门全力保障能源供应
“总体看来能源供应保障具有较好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此前表示,预计供暖季期间能源供需总体平衡,能源供应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但极端气候等一些可能影响能源稳定供应的风险仍不容忽视。下一步,要着力增加电煤、天然气储备,加强跨省跨区电力调度,做好储能精细化调用,提升顶峰保障能力。
为了保障电煤运输高效畅通,铁路部门针对电煤运输,串联铁路、公路、港口、仓储等物流各环节,提供“门到门”全流程服务。据国铁集团数据,三季度,国家铁路发送煤炭5.2亿吨,同比增长3.5%,疆煤外运完成运量2159万吨,同比增长38%,有力保障了重点企业煤炭运输需求。10月1日至23日,国家铁路发送煤炭完成1.37亿吨,其中电煤完成9712万吨,同比增长5.4%。
李春临介绍,煤炭方面,当前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亿吨以上的较高水平,平均可用天数超过30天,处于历史同期高位,东北地区备冬储煤较为充足。天然气方面,油气增储上产取得明显成效,调峰储气能力较去年增加了80亿立方米,储气库已提前完成注气任务,入冬前实现应储尽储。
目前地方都在积极部署相关工作,做足了燃气和燃煤储备。比如河北省已足额签订年度电煤中长期合同,并严格履约兑现监管。提前部署备冬储煤工作,全省重点统调电厂存煤平均可用天数38天,保障电煤供应基本盘稳定;电力方面,将通过争取外购电、网间互济、需求侧响应等方式平衡供需;天然气方面,采暖季气源已全部落实,并额外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应急气,以保障高峰时段的民生用气需求。
优先保障民生用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要加强民生用能供应保障。压实地方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供应保障,快速处置保暖保供个案问题,做细做实电力、天然气负荷管理预案;做好恶劣天气应对准备。密切跟踪气象变化,及时做好电网设施防冰融冰和电力抢修,优先保障民生用能需求。
天津市全市供热行业也已进入供热启动临战状态,市城市管理委和市气象部门将持续做好气候会商,一旦出现恶劣天气,根据相关条例启动供热工作,确保市民不受寒冷天气影响。天津市集中供热总面积6亿平方米,今冬明春采暖期继续执行居民“煤改电”“煤改气”有关运行政策,不执行阶梯电价和阶梯气价,同时给予补贴。
“全市289家供热企业已经准备就绪,热电联产、燃气和可再生能源供热比例达98.15%,形成了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集中供热体系,广大市民将享受以清洁能源为主的集中供暖。”天津市城市管理委供热管理处处长蔺金太说。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