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化工股就出现抢眼势头。
2月17日,在大盘宽幅震荡的情况下,化工股逆势崛起,收涨1.12%。在当天涨停的17只个股中,化工股占据了5席,其中传化股份和海南橡胶还创出了历史新高。截至2月21日下午,化工板块成为沪深两市资金流入最多的领域,共流入资金13亿元。
对于股市上化工板块近期的良好走势,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化工行业的产业亮点持续涌现。
一是产业政策的推动。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资源的保护性开采力度,而不少化工股的最上游原料就是资源类品种,比如磷化工的上游是磷矿,氟化工的上游是萤矿石,这些资源类品种又是我国特有的优势。随着资源价值的日益体现,我国加大了萤矿石、磷矿开采的保护性措施,包括出口限额、限制私人开采等,“十二五”期间还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这使得相关产业出现了业绩拐点,巨化股份在近期的业绩飙升就是最好的说明。
二是产品价格上涨。化工产品虽然不少是大宗产品,但产品价格的波动性极强,在前些年就因为化工产品价格的大幅飙升而催生了类似于华星化工、新安股份等草甘磷牛股。而近年来,随着棉花等农产品价格的大涨,棉花替代品的化纤等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涨。比如说对苯二甲酸(PTA),去年初国内PTA的成本大约在7000元/吨,价格约为8000元/吨,利润率约为10%。但目前PTA价格已经涨到11850元/吨左右,但成本只有9500元/吨,利润率接近25%。受此影响,生产PTA的荣盛石化等个股涨幅居前。
三是新能源业务对上游化工板块的需求提升,尤其是电子化学产品。比如说锂电池的电解液,一辆新能源动力客车对电解液的需求将达到40千克,而目前一部智能手机的锂电池只需要电解液5克左右。所以,业内观点普遍认为,今后几年新能源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将对锂电池产品产生爆发式的需求。与此同时,环保产业的大发展对上游的化工产品也有一定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