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全球最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群建设完工
全球最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群建设完工
  • www.chemmade.com
  • 2024-07-01 09:27:02
  • 中国证券网
  • 中国海油6月30日发布消息,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罐群——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6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在江苏盐城全部建设完工,标志着我国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全面建成,对提高长江经济带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助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港工业园区,项目包含4座22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和此次建设完成的6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总罐容达250万立方米,可满足千万户家庭8个月的生活用气。该项目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及互联互通重点规划项目,将和西气东输、中俄东线等国家主干管网等实现互联互通,并通过槽车提供外送业务,持续向苏、豫、皖、鲁等省份供应天然气资源,极大提升盐城“绿能港”的能源储备能力,保障长江经济带能源安全。


    储罐是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核心装备,不仅存储的介质为-162℃的液化天然气,还需经受火灾、爆炸、地震等极端工况考验,设计建造工艺十分复杂。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副总经理李峰介绍,“盐城‘绿能港’的10座液化天然气储罐全部采用中国海油自主技术设计建造,项目国产化率达98.3%,其中12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6座27万方储罐为全球首次建设,储罐高约65米,直径100.6米,可同时叠放3架C919客机,罐容相当于614个标准游泳池大小,可存储1.69亿立方米天然气。”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地处古黄河入海口,地下全是松软的淤泥质黏土,单罐满负荷重量超22万吨,场地承载总重达130多万吨,相当于“豆腐块上放秤砣”。为了让储罐立得住、站得稳,中国海油创新开发了桩顶柔性约束下的群桩承载力计算方法,每一座储罐最下方由406根直径1.5米、长75米的桩基牢牢撑起,充分发挥了承台对各基桩的聚拢作用。此外,研发团队还在桩基与储罐承台间设置隔震橡胶垫,形成隔震层。当地震来临时,可以有效避免震动能量向上部储罐结构的传输,能够承受2500年一遇的地震。它们的顺利建成,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开展超大型液化天然气储罐设计及建造的国家之一。


    按照国家加快推进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要求,中国海油正积极建设“绿能港”。据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副总经理李峰介绍,“‘绿能港’不仅具有液化天然气接收、储存、外输功能,还配套了冷能利用、燃气发电、燃气制氢等多功能于一体,是综合性绿色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和重要枢纽。”中国海油目前运营5座“绿能港”,总罐容达554万立方米。此外,正在实施宁波、珠海“绿能港”扩容工程,扩建11座27万方储罐,建成后中国海油总罐容量将达到851万立方米。


    近年来,我国液化天然气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生产、储运、综合利用等完整的产业链条。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液化天然气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自2006年国内首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成以来,目前国内已建成液化天然气接收站28座,年接收能力超过1.16亿吨,规模位居国际前列。


    全球液化天然气需求持续上升,不仅加快了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建设投产步伐,同时带动了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加速发展。中国海油于2022年签订12艘“绿能”系列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建造合同,2024-2027年逐年交付,今年5月,该系列首制船“绿能瀛”号在上海交付。


    同日,“绿能瀛”号满载近6万吨进口液化天然气,向盐城“绿能港”22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首次卸液。为保障“绿能瀛”号首次接卸顺利进行,当地海事局、海关、出入境边检检查站成立服务专班,创新一站化证照办理程序,提高通关效率,保障了船舶进港接卸安全平稳完成,该船气量能够满足700万户家庭1个月的用气需求。


    为提高“双碳”背景下液化天然气能源的综合利用,以“绿能港”“绿能船”为代表,中国海油着力构建安全低碳的“绿能”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长度,在保障国家天然气充足储备的同时,规划冷能利用、冷水养殖、燃气发电等项目,不断推动国家能源结构优化转型,促进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经济活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