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钢市现货利好情绪降温 供强需弱对价格利空影响较大
钢市现货利好情绪降温 供强需弱对价格利空影响较大
  • www.chemmade.com
  • 2024-06-29 09:59:05
  • 新浪财经
  • 海外降息时间未定,国内会议延后,宏观处于空窗期,现货市场利好情绪降温,供强需弱对价格利空影响较大。同时下游需求有限,铁水见顶回落对成本端支撑不足,加之淡季高温多雨影响,终端开工及资金到位率偏低,整体上采购积极性弱,市场成交偏于冷清,商家谨慎观望居多。那么接下来钢价会如何?且听分析师详细解析……


    影响钢材价格的因素


    01

    美国周初请失业金数据微降揭示就业市场韧性


    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为23.3万人,预期23.6万人,前值自23.8万人修正至23.9万人;四周均值23.6万人,前值自23.275万人修正至23.3万人。


    经修正后降至23.3万人,尽管在全球供应链紧张和通胀压力下,美国求职者并未明显丧失信心。在环保政策和技术创新的双重压力下,部分传统钢铁工作岗位可能会面临调整,而高技能、高附加值的岗位或成为就业市场新亮点,对钢铁行业来说有一定的考验,短期有一定利空。


    02

    独立电弧炉钢厂开工维持不变


    2024年6月28日,全国87家独立电弧炉钢厂平均开工率70.40%,环比持平,同比增加2.80个百分点。平均产能利用率51.37%,环比减少2.36个百分点,同比增加0.05个百分点。


    独立电弧炉钢厂平均开工率70.40%,反映我国钢铁保持着稳定的供应节奏,显示企业对于市场预期的积极应对。然平均产能利用率滑落至51.37%,环比减2.36个百分点。意味着尽管开工率维持在高位,但随着原材料成本上涨及环保政策收紧,各钢厂在优化生产效率上正在寻找新的平衡点。我国钢铁行业正处在动态平衡中,既有稳定运行态势,又有转型的挑战,对钢铁行业来说利空近期,利好长远发展。


    03

    5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持续表现出稳健的上升趋势


    2024年5月,全国贸促系统累计签发原产地证书、ATA单证册、商事证明书等各类证书56.83万份,同比增长13.64%。这表明,我国外贸进出口持续表现出稳健的上升趋势,显示出我国外贸的强劲韧性和活力。全国贸促系统RCEP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为5.23亿美元,同比增长3.04%;签证份数为18677份,同比增长24.43%;出口目的国包括日本、印尼、韩国、越南等12个成员国。


    2024年5月,全国贸促系统签发原产地证书等各类证书,较上年同期出现明显增长,表明我国外贸进出口持续表现出稳健的上升趋势。随着出口订单的增加,国内钢铁生产端的需求也随之升温,铁矿(829, 9.00, 1.10%)石和煤炭等原材料的需求量随之攀升。2024年5月贸促系统证书签发量的显著增长,是我国外贸韧性和活力的有力证明,也为钢铁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利好国内钢铁行业。


    现货市场稳中趋弱


    据中钢网APP(7779, 12.00, 0.15%)数据显示:


    建材24个市场中,5个市场降10-20元/吨,螺纹钢(3535, -2.00, -0.06%)20mmHRB400E平均价格3588元/吨,较上个交易日价格降3元/吨;


    热卷(3748, 12.00, 0.32%)24个市场中,13个市场降10-20元/吨,4.75热轧板卷平均价格3721元/吨,较上个交易日价格降7元/吨;


    中厚板23个市场中,13个市场降10-30元/吨,14—20mm普中板平均价格3778元/吨,较上个交易日降6元/吨。


    期货震荡调整


    28日黑色系螺纹钢主力跌7,收报3544,跌幅0.2%;热卷主力跌2,收报3745,跌幅0.05%;焦煤(1571, 11.00, 0.71%)主力涨7.5,收报1573.5,涨幅0.48%;焦炭(2254, 18.50, 0.83%)主力跌4.5,收报2250,跌幅0.2%;铁矿石涨1.5,收报825,涨幅0.18%。


    综合观点


    近期钢市交易弱现实,国内政策多数落空,导致钢材在基本面偏弱及投机需求下降影响下跟随成本下跌,有待政策端落地和继续加强。基本面看钢材价格上涨动力不足,季节性影响供需矛盾有所增大;铁矿继续累库,铁水基本确认见顶,但高铁水对下方也存在一定支撑。整体看在缺乏新的利多政策刺激下,现实矛盾带动价格持续承压,预计明日钢材价格将稳中偏弱运行,幅度10-20元/吨。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