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新一轮政策推动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全面展开
新一轮政策推动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全面展开
  • www.chemmade.com
  • 2024-06-14 09:18:58
  • 上海证券报

  • 近期,多地发布新一轮政策,在加大资金支持、强化标准引领、加强要素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加快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全面展开、纵深推进。


    资金支持提升企业技改能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通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连续3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这说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落地快、力度足。”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


    与此同时,相关调研也显示,部分制造型企业、上市公司进行设备更新和购置的动力仍显不足,原因包括增加资本开支对于现金流和后续企业盈利形成压力,需求端仍然疲弱,能见度低等。


    针对企业压力大的痛点,多地正在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


    近日印发的《黑龙江省支持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政策实施细则》提出,对电子信息、新材料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的追加补助。


    《河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财政政策》提出,把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重点支持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对符合条件的贷款落实财政贴息政策。


    宁夏全区已有166家企业计划实施205个技术改造项目。中国人民银行宁夏分行副行长姚景超表示,将支持银行加快信贷资金投放,力争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应知尽知”,符合条件的贷款“能享尽享”,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标准建设提高企业更新动力


    标准是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指挥棒”,多地近期发布“标准引领”相关举措。


    深圳在此前已经发布更新方案的基础上,近日又发布《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该方案部署了标准引领新型工业设施应用、健全设备及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推动完善能耗排放标准、提高国内国际标准衔接、加强标准实施监督执法等9项任务。


    陕西省发布工作方案提出,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强化低碳技术标准攻关;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绿色评价标准应用。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章一文表示,浙江在全面落实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基础上,加快制定一批严于国家标准的能效能耗排放标准,倒逼落后产能快出清、重点产业快提升,让强制性标准“更强”,让产品质量标准“更高”,让低碳标准“更绿”,让协调性标准“更优”。今年,浙江拟发布实施省地方标准37项、“浙江制造标准”124项。


    标准将引导企业及时进行设备更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一位工业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由于此前缺乏标准,每家子公司都有各自与现有设备适配的生产标准和工艺,“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常态。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表示,应加强产品技术标准和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供给,统筹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消费者接受程度,发挥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标准的牵引作用,有序推动标准落地实施。


    要素保障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各地进一步加强要素保障,提高企业设备更新的意愿。


    6月3日发布的《江苏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围绕设备更新改造衍生的复合型技能岗位需求,强化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为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提供有力支撑。


    6月9日发布的《辽宁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提出,对依法依规利用现有厂房或工业用地进行施工建设,实施厂房加层、改造扩建、地下空间开发等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利用效率和容积率的工业企业,不增收土地价款。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吴垠表示,近年来,我国各行业龙头企业和大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较快,推动我国工业领域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各地加强要素保障有助于增强中小企业投资的信心,帮助这些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也有利于推动工业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补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中金公司估计,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下,企业将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此举有望在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助力企业向更高端技术与设备转型,加速新质生产力的经济效益释放。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工业设备、技术改造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