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国锂电材料企业凭硬实力竞逐全球市场
中国锂电材料企业凭硬实力竞逐全球市场
  • www.chemmade.com
  • 2024-05-09 13:58:31
  • 证券日报
  •   去年至今,国内锂电材料企业海外投资持续踊跃,其中,正极材料项目成为了主要的投资标的。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截至2023年末,国内锂电材料企业的海外投资中,涉及正极材料的项目投资额合计已达千亿元。

      而随着国内龙头电池企业海外产能项目的逐步落地,第一家正极材料海外工厂有望在2024年上半年投产。同时,多家正极材料头部企业近日也传出了其海外项目的最新进展。

      龙头竞逐全球

      5月7日,厦钨新能公告称,公司于5月6日与法国ORANO SA公司签署了《建立电池产业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双方将合力推进合资项目建设,分别建成由厦钨新能控股的CAM工厂(即电池正极合资公司)和由ORANO SA公司控股的P-CAM工厂(即前驱体合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双方合资还涉及了电池回收环节。厦钨新能表示,双方承诺共同推动电池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双方将通过回收电动汽车电池,以及在CAM工厂、PCAM工厂中复用回收材料,促进技术和商业合作。

      厦钨新能表示,《协议》旨在持续推动双方在电动车用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的合作。《协议》的签署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属于公司海外布局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快公司的海外市场开拓进度。

      “公司的能源新材料业务板块以欧洲作为全球化布局的第一站,旨在为客户提供欧洲本土化的锂电池材料。”厦钨新能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5月8日,龙蟠科技证券部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的海外工厂项目—印尼锂源3万吨磷酸铁锂项目预计将在第二季度末投产,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家海外投产的正极材料工厂。”

      据高工锂电统计,截至2023年末,国内已有10余家头部锂电产业链上企业展开了海外制造基地的布局,规划产能超500GWh,带动国内锂电产业链整体“出海”。例如,正极材料领域中的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厦钨新能、龙蟠科技等,已在韩国、欧洲、东南亚等地区进行产能布局。

      有业内人士认为,处于爆发前夜的海外电池材料市场对相关技术、设备、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这正是国内正极材料企业的机遇所在。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高品质的正极材料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中国锂电材料企业能够凭借其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方面的优势,满足海外市场的多种需求,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凭借硬实力

      国联证券发布研报称,伴随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攀升,锂电原材料的出货量将持续增长。预计2024年至2026年的全球正极材料年出货量将分别达到349万吨、445万吨、524万吨。

      “国内企业在正极材料领域掌握了高镍、富锂锰基等先进材料技术,还通过持续研发,提升了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降低了成本。”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对记者表示,相比全球同行,中国企业的快速迭代能力和规模化生产更具优势。

      而“出海”的头部材料厂商自身也大多具有硬实力。例如,厦钨新能在磷酸铁锂技术上拥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一直注重创新和研发,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在技术方面,公司于雅安规划的磷酸铁锂项目以液相法技术为核心,并结合固相法技术,开发的磷酸铁锂产品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低温性能优秀等特点,性能优于市场主流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动力、储能及其他细分领域。目前公司高功率三元材料和高电压三元材料方面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公司也正在大力开发下一代新能源材料产品,包括钠电材料、补锂材料、磷酸锰铁锂、固态储氢材料等。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电池锂电池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