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多晶硅准入标准出台大部分产能面临“腰斩”
多晶硅准入标准出台大部分产能面临“腰斩”
  • www.chemmade.com
  • 2011-01-31 09:33:06
  • 中国产业信息网
  •   近日,一份酝酿1年多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多晶硅产业将迎来革命性变局。有分析人士认为,标准出台后,多晶硅行业将迎来洗牌,目前国内各省高达17万吨的规划产能,大部分将被“腰斩”。
      
      该标准对多晶硅生产的选址、能耗、环保、规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限制。其中,新建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必须满足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自然保护区、水源区、居民区等环境1000米内不得新建多晶硅企业、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应小于60千瓦时/千克等规定,标准影响大部分企业。此次出台的标准基本称得上是《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细化。
      
      据有关人士介绍,标准最早在2009年第三季度就已在国内多个主要多晶硅生产企业间展开意见征询。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去年年底对媒体透露,公司多次参与该标准的讨论。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包括赛维LDK、新光硅业、峨眉半导体等多家企业均参与了讨论。此前,市场预期标准最快能在2010年第一季度出台,不过从该消息发出1年之后才正式出台可以看出,在标准的讨论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分歧。
      
      据了解,标准的出台是为了治理2009年金融危机后出现的多晶硅项目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现象。在此之前,各地争先上马多晶硅项目,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工信部与国务院在2009年8月、9月先后出台了《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和《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希望能控制局面。
      
      行业迎来洗牌

      
      对于标准涉及的一些条款,在征求意见时曾受到地方企业的反对。比如自然保护区、水源区、居民区等环境1000米内不得新建多晶硅企业的要求,企业认为这一距离没有必要;而对于3000吨产能的限制,河南一家企业负责人则对媒体表示,目前国内能达到这一规模的企业很少。一位曾参与标准讨论的企业高管此前表示:“目前,国内4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仅有1/4达到了这个标准的水平。标准出台后,国内各省高达17万吨的规划产能,大部分将被腰斩。”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