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在位于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工人师傅们利用当前晴好天气,抓紧时间推进设备调试安装工作。预计站点将于本月内正式送电,届时将成为合肥地区规模最大的集中式光伏电站,预计年发电量将达1.7亿千瓦时以上。
站在花岗镇乡间小道上可以看到,一排排崭新湛蓝色光伏面板伫立于道路两侧水塘上方,整齐排列。距离光伏电站约10公里外的花岗镇耿家坝,一座座崭新的银色电力铁塔刚架设完成,电力工人们正在30米高空上进行线路安装。“本工程是花岗镇‘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配套外部供电线路,全长16.6公里,新建电力铁塔58基。”国网肥西县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副主任金国钰介绍,预计本月内正式送电,届时将光伏发出的绿色电力源源不断输送至合肥电网。
据了解,利用花岗镇四合社区和合丰社区的2890.48亩水塘、低洼水坑等资源,当地建设了集24万块光伏面板、总容量达12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目前,该站已完成主体建设工作,正冲刺完成最后设备调试阶段,预计本月将正式并网运行。
据统计,该站点年均太阳能利用小时数达1000小时以上,预计年发电量将达1.7亿千瓦时以上;与同发电量火电厂相比,年均节约标准煤约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万吨以上。
据光伏电站项目建设负责人袁家圣介绍,花岗镇“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实现空间立体复用,同时兼顾发电和渔业养殖,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当地首个投产的储能光伏电站,项目采取全额上网模式,配置15.6兆瓦/31.2兆瓦时容量储能系统,投运后将进一步优化肥西县电网网架结构,提升用电高峰期间电网运行可靠率。
作为全国著名的“光伏第一城”,合肥市通过在全国率先推出光伏补贴政策,首创光伏下乡扶贫等一系列举措支撑,光伏产业发展全面开花。截至今年10月底,合肥地区光伏并网总容量达3359.97兆瓦,位列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11月8日中午12时,合肥地区光伏发电出力达209.66万千瓦,约占实时全市总负荷505万千瓦的41.5%。为充分保障新能源平稳消纳,合肥供电公司今年升级打造全国首个“5G+量子”虚拟电厂系统,累计接入光伏电站、电动汽车充电站、商业楼宇等负荷约89万千瓦,占比超合肥电网夏季降温负荷400万千瓦两成,实现多种能源互联互动。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