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进博会期间,毕马威中国与碳中和行动联盟共同发布了《2023年中国碳金融创新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其中认为,未来全国碳市场和碳金融将在现有成果基础上蓬勃发展,全国碳市场规模将稳中有升,市场覆盖主体、覆盖行业、产品种类等核心要素均将逐渐丰富,全国碳市场价格将更加充分地反映社会平均减排成本,价格发现机制不断完善。
据悉,这是业内首部聚焦中国碳金融领域创新的著作,研究、撰写与发布以毕马威与碳中和行动联盟为主,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作为支持单位。
白皮书中全面回顾了中国碳市场发展的卓越成果,汇集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碳资产管理等领域15家市场领先机构在碳金融方面的深厚实践积累和专业见解,旨在构建一套碳金融创新方法论,同时分享市场前沿的创新方案和领先洞察,为行业设立新的基准。
毕马威中国金融行业战略咨询主管合伙人支宝才对白皮书进行了解读。他说,根据相关数据预测,中国碳金融相关市场规模未来将达到十万亿级别,市场覆盖主体、覆盖行业、产品种类等核心要素均将逐渐丰富。预计金融机构、投资者等更多主体将参与到碳市场的交易活动中。碳市场覆盖的行业范围也将有序从目前的发电行业扩展到更多行业。全国碳市场价格将更加充分地反映社会平均减排成本,价格发现机制不断完善。未来碳市场的价格博弈将更为活跃,碳市场将通过碳价推动企业减排并促进减排技术革新。
白皮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中国碳金融市场的特殊性,第二部分围绕中国碳市场特征展开分析。第三部分基于碳金融定义,推出中国碳金融全景生态,并提出了碳金融六大创新维度,对各维度下具体创新方案深入探讨,汇集国际领先实践、市场机构创新案例等,提出各维度的创新建议。第四部分展望中国碳金融的发展前景,总结未来三大关键发展趋势。
白皮书认为,中国碳市场具有特殊性体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全国碳市场为此提供四大助力,分别是建立经济激励机制,推动高碳排行业转型,提供投融资渠道,倡导低碳生产生活。二,碳交易的底层资产是一种权利或信用。三,相较供给侧,碳市场对需求侧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发展碳金融,创新尤为重要。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