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创新能力不足 制约化工新材料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能力不足 制约化工新材料持续健康发展
  • www.chemmade.com
  • 2023-09-14 09:55:34
  • 中国石化报
  •   新材料领域全球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美日欧,在经济实力、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及市场占有率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第二梯队是我国及俄罗斯、韩国,处于迅速成长阶段;第三梯队是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处于奋力追赶状态。

      我国目前化工新材料年产值超过8000亿元,自给率54%,涉及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预计2025年产量超过4500万吨。我国只有10%的化工新材料国际领先,60%~70%处于追赶状态,20%~30%与国外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我国化工新材料与发达国家差距体现在:一是一些领域无材料可用;二是有但不好用,用的时候还要依赖进口;三是有但太贵,用不起。

      目前,我国被“卡脖子”的化工新材料主要集中在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等。

      发展化工新材料是当务之急

      加快实现关键化工新材料国产化、提升重点化工新材料自给能力非常急迫,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化工新材料关系大国博弈成败。化工新材料涉及国计民生方方面面,但在高端应用场景中更为集中,比如航空航天、核电站、芯片、信息技术、先进武器装备、高性能机床、轨道交通等,是我国受制裁较多的行业,可以说化工新材料的发展决定着文明的高度、大国博弈的成败。

      化工新材料决定能源转型和碳减排成败。我国主动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色、低碳的新材料技术及产业化成为发展主要方向。绿色发展既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行业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新能源产业崛起,拉动了上游产业,如风机制造、光伏组件、多晶硅等一系列制造业和资源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输送与终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高端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将生产出体积更小、集成度更高、更加智能化、功能更优异、排放更少、能源消耗更低的产品。

      化工新材料是产业升级的关键要素。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石油化工产业大国,但由于产业参差不齐、技术创新能力偏弱,大而不强的特点明显。加之近年来行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压力逐步增大,亟待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型升级。制造业是大国崛起的根基,是科技创新的载体,是物质财富的基础。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工行业要加快转型升级,落实相关布局方案,推动行业安全、绿色、集聚、高效发展。

      化工新材料是企业持续盈利的有力保障。从企业竞争力来看,我国企业整体竞争能力不强,国际化经营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特别是在当前以技术为核心的安全、绿色等贸易壁垒下,国内企业处于竞争劣势。与国际领先化工新材料企业相比,我国化工新材料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产品单一,生产技术和设备大多依靠引进。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化工新材料发展难点

      我国化工新材料发展的难点有三个:

      一是基础化工品与化工新材料发展逻辑有诸多不同。西方国家更早实现了发展逻辑的转变,而我国正在经历逻辑换挡阶段。

      二是基础研究不够。我国起步晚是一个客观因素,杜邦1802年成立、巴斯夫1865年成立、埃克森美孚1882年成立、陶氏化学1897年成立,已经积累了一两百年的发展经验。

      三是企业融通不够,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供应链和区域布局没有实现优化布置,造成了生产和物流上的不匹配,没有实现非常好的整合行业要素的发展状态。

      我国发展化工新材料战略思路

      ●在指引方针上,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战略思维、底线思维、绿色低碳,全面提升产业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进一步战略聚焦,发挥石化产业上下游紧密连接特点,紧扣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中心任务,发挥产业升级和国产替代两大增长动力,重点聚焦国家战略、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

      ●着力以基础材料高性能化、关键材料自主可控、前沿材料国际先进为着力点,助力我国先进制造业实现更高水平自立自强,提升产业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瞄准5个重点任务:补短板突破工程,提升自主可控水平;锻长板强基工程,增强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畅通工程,破除下游应用瓶颈;主体培育工程,打造龙头+专精特新企业梯队;空间布局工程,构建区域特色产业集群。

      我国发展化工新材料重点优化方向

      化工新材料重点优化方向,可以概括为“补、优、用、超”。

      ●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补短板、强弱项。围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节能环保、医疗健康及国防军工等产业需求,突破一批关键化工新材料和配套原材料供应瓶颈,增强自主保障能力。

      ●优:面向终端消费需求,提升现有材料性能。基于现有产品进行技术升级和迭代,推进一批消费规模大、有较好技术基础的化工新材料产品提升档次,实现高端化、差异化、系列化和低成本供应。

      ●用:面向经济主战场,贯通全产业链。强化化工新材料与下游产业的连通,加强改性产品的推广,推进设计电子化学品、汽车轻量化、新能源装备、绿色建筑等领域实现贯通全产业链需求导向的产学研用发展模式。

      ●超:超前布局,积累前沿技术。面向科技前沿聚焦3D打印、超导、仿生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和材料基因工程等领域,为未来竞争积累优势。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化工新材料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