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预计未来储能或将成为我国充电站标配
预计未来储能或将成为我国充电站标配
  • www.chemmade.com
  • 2023-09-13 15:00:40
  • 京报网
  •   近日,“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十三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发布了“2023全球新能源500强排行榜”,能链上榜并获评“2023碳中和绿色影响力领跑品牌”。

      在论坛期间,能链执行总裁、储能事业群总裁王春翔提出,新型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一环,这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共识、“双碳目标”倒逼下的能源转型趋势和可再生能源本身的特质决定的。

      风光发电波动性、间歇性的特征,加剧了电网不稳定性,这时储能就变得不可或缺,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调节性资源。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占比提升到48.8%并超过了煤电。其中,光伏、风电的装机量占比达31.7%,发电量占比16.9%。

      王春翔认为,未来储能或将成为充电场站标配。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今年中国全社会用电最大负荷功率约为13.7亿kW,而到2030年充电桩负荷跑满就会超过13亿kW。这种情况下,只有配建储能、光伏才能平抑供需波动解决电力增容难题。尤其是“光储充检服”一体化的实现,能显著缓解电网压力。

      王春翔认为,安全性是储能材料选择最为关键的因素。对于人口密集区的充电站来说,三元锂等锂电池、钠硫电池都不足够安全,配置液流电池等则符合要求。未来,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储能将是不同时长、不同类型、不同场景适应性的组合,其中电化学储能中的锂电、液流电池等是主角,压缩空气、重力储能、飞轮储能等是重要补充。

      对于储能的经济性问题,王春翔认为,任何储能产品,其经济性取决于莱特定律(产量翻一倍,成本下降15%)的规模性,以及商业模式的可行性。规模上去了,成本必然会降低,收入多元后,自然能盈利。而峰谷价差就是储能盈利的关键所在。

      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占比的提升,国内电价的峰谷价差有逐步加大的趋势。从产业发展规律和经济性的角度,能链看好“光储充检服”一体化模式,这是在“源网荷储”的基础上帮助能源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用的模式和技术。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能源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