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内蒙古让新能源“发得出供得上用得好”
内蒙古让新能源“发得出供得上用得好”
  • www.chemmade.com
  • 2023-07-31 09:37:34
  • 经济参考报
  •   “双碳”背景下,作为风能、太阳能资源大区,内蒙古正全力开发新能源发电项目,实现新能源装机量、发电量“双提升”的同时,新能源电力大规模并网、外送和消纳问题也随之凸显。

      既要大规模开发,也要高水平消纳。内蒙古着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新能源接网工程,配套建设特高压输电通道,优化电力交易和供电服务水平,确保新能源发得出供得上用得好。

      简化流程 接电更快速

      国内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不断刷新的新能源开发规模,源于内蒙古提出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两个率先”目标。官方预计,今年内蒙古的新能源装机规模有望突破9000万千瓦。

      然而,风电和光伏发电“靠天吃饭”,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会给电力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带来较大挑战。保障好新能源发电项目接网并网,对于内蒙古尤为重要。

      “我们已建立重点项目保障工作机制,超前规划支撑新能源发展,优化新能源接网流程时限,推动接网工程加快核准,推进接网工程快速建设。”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下称“国网蒙东电力”)总经理毛光辉表示,公司克服新能源发电不稳定、对电网频率稳定性影响大等难题,全力服务新能源倍增工程和大型风光基地开发,服务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接网高效送出。

      为保障新能源发电项目尽快接网,国网蒙东电力简化接网工程前期流程,多环节并行推进,全面实施机械化施工,开展随工验收等,大幅缩减了电源接网工程建设周期,努力实现电源电网建设同步。

      “整体压降工期6个月,多个接网工程已经做到。”国网蒙东电力建设事业部总经理王远东说。比如,锡林郭勒盟700万千瓦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提前6个月建成,每年向华北、华东地区输送清洁电力约175亿千瓦时。

      同时,国网蒙东电力提供“一站式”并网业务办理,做到“一次通办、一口对外”。今年上半年,累计服务7项、共122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顺利并网,平均比计划提前15天并网投运。

      建设特高压 送电更高效

      新能源接上网,送出去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内蒙古承担着向京津冀等多地送电的重任,跨省区输电压力较大,输电通道建设和调峰能力必须得跟上。

      国网蒙东电力累计投资421亿元,建成面向山东、天津、山西、江苏电力市场的“四交三直”特高压外送通道和送端汇集电网,形成东西两翼、纵贯南北的“蒙电外送”大通道,目前特高压外送能力达4600万千瓦,累计外送电量4815亿千瓦时。

      “在电网支持下 ,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扶贫项目一期100万千瓦项目已于去年6月全容量投运,成为国内首个百万级风电大基地项目、首个绿电跨省外送的新能源项目。该项目发出的绿电,通过扎鲁特-青州±800千伏特高压通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山东。”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总经理计文博说。

      国网蒙东电力还深挖电网消纳潜力,提高电网调峰能力。“通过新能源实测建模、动态增容、制定‘源网荷储’协同运行策略等,不断拓展新能源消纳空间。”国网蒙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周岩说,今年上半年,新能源累计增发电量1.5亿千瓦时,新能源利用率高达96.9%。

      优化服务 用电更贴心

      新能源大发展背景下,低价电、充足电、绿色电吸引了大批产业转移类企业在内蒙古落地。电网是连接发电侧和用电侧的桥梁,新形势对电网的供电服务和交易模式提出更高要求。

      今年2月,国家批复在通辽市、赤峰市设立“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网蒙东电力市场营销部主任郑世英介绍,电网主动服务产业转移企业的供电需求,超前开展电网建设项目储备,及时调整电网规划和建设计划。同时,为企业提供能效诊断服务,因地制宜指导企业降低用能成本。

      为实现新能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国网蒙东电力还在推动省间电力现货交易和中长期交易,让富余新能源参与跨省区余缺互济。今年上半年,省间电力现货交易累计执行新能源电量6.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6%;中长期市场自7月份起,实现按工作日连续开市,交易周期缩短、交易频次增加,让卖电、买电更轻松。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风电、光伏发电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