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碳酸锂价格波动大 业内热盼期货期权尽早上市
碳酸锂价格波动大 业内热盼期货期权尽早上市
  • www.chemmade.com
  • 2023-07-10 09:22:30
  • 上海证券报
  •   碳酸锂期货、期权上市进入倒计时。上周五,中国证监会披露,已同意广州期货交易所(下称“广期所”)碳酸锂期货及期权注册。稍早前,广期所已在就碳酸锂期货、期权合约及相关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广期所即将迎来成立以来的第二次“上新”。对此,广期所表示,碳酸锂期货及期权上市后,新能源金属期货品种板块将初步形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

      2022年12月,广期所首只产品工业硅期货和期权上市。目前市场运行平稳,为光伏、有机硅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硅能源”产业的平稳发展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服务产业功能得以初步发挥。

      “白色石油”价格波动明显

      碳酸锂是锂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锂盐产品,下游应用广泛。作为锂电产业核心原材料,碳酸锂主要运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领域。目前,在碳酸锂下游应用中,锂电池正极材料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在碳酸锂下游消费占比达60%,因此碳酸锂被称为“白色石油”。

      广发期货总经理徐艳卫表示,碳酸锂期货和期权的推出意义重大:一是能够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实现,为绿色产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二是能够形成碳酸锂价格机制,提升现货价格透明度,为产业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酸锂生产国和消费国,2022年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分别达到37.9万吨和50.5万吨,全球占比分别为63%和81%。以2022年均价48.24万元/吨计,我国碳酸锂消费市场规模约2436亿元。

      近年来,碳酸锂现货价格呈现出“过山车”行情,对上下游行业产生较大影响。2021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锂、镍、钴、锰等新能源金属价格波动明显加剧。碳酸锂价格涨幅最为显著,2021年波动幅度达418.87%。今年上半年,碳酸锂价格出现一波下跌走势,价格由56.6万元/吨的高位下跌至不足20万元/吨,目前价格反弹至30万元/吨附近。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上游锂资源产能集中释放,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趋稳,碳酸锂供需紧张的情况将得到明显缓解,且碳酸锂在中长期内仍将是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核心原料,对碳酸锂需求形成有力支撑,预计未来碳酸锂价格将趋于稳定。广期所此时推出碳酸锂期货以及期权产品,恰逢其时。

      助力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目前国内外市场多采取价格和数量都不确定的贸易模式,定价效率低,难以形成有影响力的价格。市场咨询机构价格作为交易报价的辅助参考,在数据准确性、集中性和时效性方面可以通过期货价格加以补充。”广期所商品事业部经理助理梁楚婷表示。

      锂价高位运行,此前企业缺乏主动进行价格波动风险管理的手段。梁楚婷称,碳酸锂期货一方面可以提供价格信号,为企业的生产、采购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企业套期保值的风险管理工具,实现企业对价格波动风险的精细化管理。

      期货能准确地反映市场对于未来的看法,形成权威、统一、连续、透明的期货价格,提高价格的发现效率。同时也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利用期现联动机制稳定市场价格体系,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的要求。

      不少行业企业期盼碳酸锂期货期权能尽早上市。欣旺达负责人表示,碳酸锂的期货、期权等工具,能够有效对冲企业在实际经营生产过程中所面对的风险,助力企业实现稳健经营。公司将持续关注相关进展情况并择机参与。

      之前,赣锋锂业、江特电机、永兴材料等多家企业发布相关公告称,将申请广期所碳酸锂指定交割厂库。

      上海大陆期货有限公司期货公司研究员于梦雪表示,未来伴随碳酸锂期货的上市,或可弱化寡头企业对价格的控制,更多地转为市场化定价。此外,碳酸锂期货的推出,将有助于强化碳酸锂国际定价权,增强我国碳酸锂产业国际竞争力,逐步推动我国成为锂资源国际定价中心。

      当前,不少企业参与开发海外锂矿资源。锂矿开发作为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项目建设投入大、投产周期长,投资风险较大。广期所表示,碳酸锂期货的上市,能为相关企业提供锂盐产品价格保障,在锁定未来产品利润的情况下,助力国内企业更好地参与开发国际资源。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碳酸锂、期货、期权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