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期与现产业深度融合 铜铝期货上市30周年
期与现产业深度融合 铜铝期货上市30周年
  • www.chemmade.com
  • 2023-05-30 09:09:57
  • 上海证券报
  •   产业应用的广度与深度,是衡量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标准。今年是我国铜铝期货上市30周年。30年来,我国铜铝期货与现货产业深度融合,期货市场服务有色产业的能力不断提升,产融结合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第二十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举办期间,记者采访了两位有色行业“老兵”,听听他们对铜铝期货发展及产融结合持续深化的切身感受。

      理念成熟承载话语权提升

      李志华,是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第一批“红马甲”,现任上海靖升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1992年,李志华任职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兰州分公司,恰逢上海期货交易所前身——上海金属交易所开业,受公司指派来到上海学习期货并参与交易。

      由于当时很难找到期货交易的参考书,李志华只能通过“实战”积累经验。“当时国内有色期货市场投机占主导,交易量也不大,因此价格经常暴涨暴跌。”李志华说,在国内有色期货的起步期,由于交易量占全球的比重很低,国内外的信息也不透明,导致国内期货只能充当海外的“影子市场”。

      在那几年里,李志华经历过盈利的喜悦,也承受过斩仓的痛苦。在他身边,无数曾经的交易明星最终陨落,又有一批批新面孔涌入进来。这些经历让李志华最终明白,回避风险才是“活”得久的唯一武器,期货市场其实是一个“买保险”的地方。

      2000年,李志华创办上海靖升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主要开展铜、铝等有色金属的现货贸易。“以前不太懂期货的时候,靠运气挣了些钱;现在真正懂期货以后,就专注于做套保了。”李志华笑言。

      如今,上海靖升从上游接货到下游卖货,都利用期货工具进行严格套期保值,贸易商在产业上下游之间的“蓄水池”功能得到发挥。近年来,上海靖升每年的铜国内销售量可达到八九十万吨,同时也是国内最主要的电解铜进口商之一。

      除了对期货功能的理解更加深刻外,李志华与上海靖升的成熟也离不开国内有色金属期货的日益繁荣。“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现在国内铜期货的交易量增长了100倍以上,铝期货的交易量更是增长500倍以上。目前上期所铜交易量已经占到全球的20%以上,早已摆脱‘影子市场’的处境。”李志华说。

      在李志华看来,近30年有色期货市场的发展,也是国内有色金属产业稳步推进市场化、国际化的过程。“恰恰是通过充分参与期货市场,有色产业内的企业才能做大做强,并最终走向国际化,参与全球的矿山开发、冶炼厂投资,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多元化。”

      期货定价已成行业共识

      作为中国铜冶炼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云南铜业于1998年上市,上市后公司成立了期货部门专门从事套期保值工作。云南铜业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剑辉便是公司期货部的元老之一,他向记者讲述了产业对铜期货从陌生到完全融入的变化历程。

      “1998年,国内铜产业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区域定价,期货价格更多是作为参照,产业链仅有部分套保,部分运用了期货市场。”张剑辉说。

      随着铜期货持续发展及产业对期货工具的认识持续深入,“将期货价格作为现货定价的基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这些年来,产业最大的变化就是用期货价格来服务现货定价。期货价格作为现货作价条款的组成部分,已经被直接嵌入了国内现货的买卖合同中。”张剑辉说。

      在张剑辉看来,将期货价格直接转换现货结算基准价格,已成为行业的共识和惯例。产业对期货已从间接参照转为直接使用,期货价格就此深入实体企业。“目前,从矿山、冶炼厂,到下游的铜杆、电线电缆,以及铜贸易,整个产业链都围绕期货价格进行,只不过是在期货价格的基础上加减升贴水或价格幅度不同而已。”

      张剑辉认为,对于实体企业来说,产业链全部围绕高度公开透明的期货价格进行运转,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包括分析近远期价差、内外价差趋势来进行采购销售的决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直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价格风险的管理,便于企业评估现货价值,从而准确计算买卖双方的权益价值增减并进行风险监控。此外,公开透明的价格还能解决交易双方的价值判断依据和信任问题,提高了运行效率。

      张剑辉还特别提到国内期货品种相对海外的比较优势:“近年来海外市场发生了石油负价格和伦镍非常规上涨等事件,这些明显都有投机资金主导,导致价格变化极不理性,甚至造成海外金融市场的动荡。相比之下,中国有色期货市场在管理方面是比较周全的。”

      经过30年发展,目前上期所已成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三大铜期货市场之一,铜期货成为国内铜现货贸易的定价基准,并与铝、锌、铅、镍、锡期货形成了完备的有色金属品种系列。在此过程中,期货服务实体经济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不断增强,国内有色金属工业已成为市场化程度最高、适应国际市场变化最快、应对国际市场冲击能力最强的工业行业之一。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有色金属、铜铝、期货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