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煤矿采掘接续紧张的问题就已经引起了较为普遍的重视,国家安监局和各地方安检部门专门发布相应通知要求防范出现采掘接续紧张,以及可能会引发的重大事故。尤其是去年以来,随着增产保供政策的持续推行,这一问题更应受到重视,因为其可能会促使煤炭产量出现减少的风险。
2021年以来,受到煤炭价格高位运行、增产保供任务艰巨等因素影响,存在采掘接续紧张的煤矿不在少数。
国家煤监局曾指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部分低瓦斯矿井严重超能力生产,导致矿井采掘接续紧张,违规多布置掘进工作面;部分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虽然灾害治理和巷道准备工程量大,采场能力不足,但作为企业的主力矿井,下达的产量和经营指标高,成为采掘接续紧张的重点。
据了解,全国排查到采掘接续紧张煤矿数量,已超过正常生产矿井的10%,实际情况可能要比数字更加严峻。据中国煤炭报最新报道,我国目前已确定的采掘接续紧张煤矿367处,涉及山西、内蒙古、新疆等22个省(自治区)。
通俗的讲,采掘接续紧张的主要原因在于“采得快,掘得慢”。“掘进与开采同等重要,相关环节必须全部达到规定的最短时间,才能确保采掘平衡。掘进慢了,有些矿井不想耽误生产,就有可能铤而走险,比如减少灾害治理时间、降低灾害治理标准,进而造成安全问题。”国内一大型矿井负责人曾跟中国能源报坦言,采掘接续事关安全稳定生产,一旦失调,极有可能酿成重大事故。
信达证券曾指出,近年来,煤炭掘进工业技术领域发展较慢,工艺与装备相对落后;而自去年以来的能源保供任务,以及持续的高强度开采,导致的接续面准备不达标、安全煤量不足,是形成当前大范围采掘接续紧张情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国家煤监局曾表示,煤矿采掘接续紧张往往会导致生产组织混乱,瓦斯、水害等重大灾害得不到有效治理,极易引发煤矿安全事故,我国煤矿历史上多次事故高发期都与采掘接续紧张有关。
而按照2018年颁布的《防范煤矿采掘接续紧张暂行办法》规定,存在九种情形采掘接续紧张的矿井,要主动降低产量、调整采掘计划,加大瓦斯、水害等灾害治理力度,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
但面对政策,而且是较长时间内的调控、干预,各地增产保供的压力较为明显,尤其是一些开采时间较长的老矿区。如贵州、河南、安徽、黑龙江、山西等瓦斯灾害严重的省份。一方面是要完成煤炭供应的政策任务,另一方面还要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因此,在当前煤炭供需格局持续紧平衡态势下,一旦出现采掘失调,极有可能酿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煤炭产量的大幅度下降,进一步加剧“迎峰度冬”时期能源保供的难度。
目前来看,当前煤炭需求整体强度不大,但煤矿生产端仍需长期保持高强度生产才能维持当前紧平衡格局。因此煤矿采掘接续紧张的问题更应受到高度重视。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