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新型储能将担要角 突破桎梏就靠它们
新型储能将担要角 突破桎梏就靠它们
  • www.chemmade.com
  • 2022-10-12 10:03:11
  • 科创板日报
  •   上海印发《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下文简称“《方案》”),到2030年,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领域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硬核成果、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

      在新型储能方面,《方案》列举了多项技术,包括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飞轮储能、钠电池、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

      推动开展战略性储能技术研发,推动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商业化,促进“光储充”新型储能站落地,加快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等技术试验,推动固态电池电解质技术攻关。

      推动大功率长寿命氢燃料电池和碳纸、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关键材料创新,推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应用研究。

      如今,电池第三次跃迁已经开始,储能市场增长势头愈发明显。

      而在上述这些技术中,压缩空气、液流电池与钠离子电池全部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碳酸锂高价、锂资源有限的桎梏,也在近半个月里涌现了诸多成功应用案例。

      压缩空气储能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堪称“空气充电宝”,其以高压空气压力能作为能量储存形式,并在需要时通过高压空气膨胀做功来发电。

      河北省张家口国际首套100MW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系统蓄热装置日前通过具有CNAS资质的第三方测试,创下目前压缩空气储能蓄热装置效率最高纪录;

      而全球首套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项目也于9月30日在河北张家口顺利并网发电,其也是目前全球单机规模最大的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液流电池

      液流电池属于一种活性化学物质储存在液态化电解液中的二次储能电池处理技术,主流观点认为,其是大规模储能技术的首选技术之一。

      液流电池可以分为铁铬液流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锌铁液流电池等,其中全钒液流电池路线近期动态明显较为密集——

      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团队共同参与的百兆瓦级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预计10月中旬正式投入使用。该电站是迄今为止全球功率最大、容量最大的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

      国内首个GWh级全钒液流储能电站已于9月末在新疆开工;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也在9月迎来首个GWh级别集采,为中核汇能的1G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正如上海本次《方案》提到的,压缩空气储能及液流电池储能均属于长时储能,可实现持续高于4小时甚至数天、数月的充放电循环。

      钠离子电池

      去年宁德时代对外首次发布钠离子电池技术路线后,市场的目光便愈发聚焦于这一路线。

      9月30日,华阳集团与中科海钠联合打造的全球首批量产1GWh钠离子电池产线正式投运,这也意味着钠离子电池将实现从中试到量产的关键转换;

      中国能建本月宣布,中标三峡能源安徽阜阳南部风光储基地项目储能系统EPC总承包工程,该项目是目前华东区域最大的电网侧电化学储能项目,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钠离子储能电池项目。

      实际上,放眼全球市场,近期储能项目都颇为活跃。

      中金公司数据显示,10月3日至9日,全球储能项目共计新增3364.5MW/6870MWh,均为电化学储能;其中,中国/英国分别新增约3580MWh和2050MWh。

      其中,中国6项储能项目EPC开标,投标均价为1.65/1.67/1.68/1.68/1.69/2.86元/Wh。

      国联证券指出,储能是新能源发展引起电网波动性增大的必然应对选项,且由于基数极低,将长期保持高增速。

      分析师认为,国内储能政策推进带来的大型储能,及欧洲能源危机提振的分布式户储,是储能需求中最为突出的两个Alpha。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新型储能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