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IEA:明年冬天欧洲国家处境更难熬
IEA:明年冬天欧洲国家处境更难熬
  • www.chemmade.com
  • 2022-10-07 09:46:47
  • 财联社
  • 在荷兰的沼泽地下面,蕴藏着欧洲最大的天然气储备,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饱受能源危机之苦的欧洲人将其视为希望之光。但据最新发展情况来看,荷兰天然气增产是指望不上了。


    据悉,荷兰的格罗宁根气田拥有足够的未开发产能,有望填补俄罗斯断供造成的天然气缺口。但荷兰拒绝了欧盟增产的呼吁,相反,荷兰正在关闭格罗宁根气田,即使欧洲正准备迎接可能是二战以来最艰难的一个冬天。


    自1963年以来,格罗宁根一直是欧洲天然气供应的中流砥柱。即使半个世纪过去了,可开采天然气储备仍有约4500亿立方米,其价值约1万亿美元。


    更关键的是,据参与运营该项目的两大合作伙伴之一壳牌公司称,格罗宁根每年的开采量可比目前多出约500亿立方米。壳牌预计,可立即增产的天然气流量足以取代德国去年从俄罗斯进口的460亿立方米天然气。


    但由于钻探引发多次地震,给当地居民造成了大量经济损失,也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隐患,荷兰官员不愿冒遭到居民强烈反对的风险,因此这个气田正被关闭。


    当地人表示,欧洲大陆需要到别的地方去寻找天然气。因为从1986年开始,格罗宁根探测到了上百次地震。数据显示,在该地区约32.7万户房屋中,至少有12.7万户房屋报告有一定程度的损坏。


    据荷兰广播公司NOS报道,自2012年以来,该地区已有3300多座建筑物被拆除,因为地震使它们变得不安全。从2014年开始,荷兰政府对该气田的产量设置了越来越严格的限制,产量从2013年的540亿立方米下降到今年预计的45亿立方米。


    荷兰官员曾表示,如果德国需要更多能源,更安全的选择是进一步延长其核电站的寿命。荷兰首相吕特没有完全排除使用格罗宁根来增加供应,但只有在一切都出问题的极端情况下,他表示,至少现在还没必要增产。


    欧盟内部市场专员Thierry Breton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表示,荷兰应该重新考虑关闭格罗宁根的决定,荷兰政府也受到了来自其他欧盟国家的压力,但荷兰目前仍坚持关闭的决定。


    壳牌发言人Tim Kezer表示,壳牌正全力配合当局尽快关闭格罗宁根气田,并完全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将会对当地居民进行经济补偿。


    德国没要求增产


    在本周二(10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柏林会见了到访的荷兰首相吕特。朔尔茨在会谈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德国目前的能源价格需要降低,他呼吁采取统一行动打击天然气市场的投机行为。他强调,必须保护能源安全。


    朔尔茨表示,当务之急是确保能源安全。德国在能源供应方面采取了重启燃煤电厂、延长核电使用、天然气进口来源多样化等措施,但必须考虑能源价格问题,确保能源可负担性。因此,德国必须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


    吕特表示,德国没有要求格罗宁根气田增产,我们有从荷兰输送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这些管道已经被充分利用了。


    吕特指出,荷兰和德国过去一年的能源合作尤为密切,未来双方将继续就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等深入合作。


    今年5月,荷兰政府承诺德国可以通过荷兰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获得更多液化天然气,以弥补来自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短缺。


    IEA:明年冬天欧洲国家更难熬


    目前,虽然欧洲多国表示已经为过冬储备了足够的天然气,但国际能源署署长(IEA)法提赫·比罗尔周三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即便今年能顺利过冬,如果情况没有改变,明年冬季欧洲各国将更难熬。


    比罗尔表示,经过一个冬季的天然气消耗,预计到2023年2月至3月,欧洲各国天然气储备将消耗至库存的25%到30%。届时,如果欧洲天然气供应仍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明年冬天将更加难熬,欧洲国家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能源形势,需要尽早做好准备。


    他对记者表示:“我希望欧洲国家能做出更灵活、更快速的反应。今年冬天很艰难,但明年冬天可能更艰难。”


    同一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指出,俄罗斯对欧盟的管道天然气供应已从40%降至7.5%,欧盟天然气储存量目前为90%,去年同期为75%。


    意大利油企埃尼集团CEO称,意大利可以充满信心地面对这个冬天,但仍存在与天气有关的潜在不确定性,以及与天然气基础设施相关的意想不到的问题。

  • 文章关键词: 天然气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