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广西提高煤炭储备基地静态储备能力
广西提高煤炭储备基地静态储备能力
  • www.chemmade.com
  • 2022-09-07 09:42:17
  • 中国煤炭资源网
  •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西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力争北部湾煤炭储备基地静态储备能力达到1000万吨,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9400万千瓦以上。

      规划表示,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广西煤炭储备体系初步建立,绿色转型步伐明显加快。2020年,全区主要储煤设施煤炭静态储备能力约686万吨;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累计关停落后煤炭矿井58处。

      清洁电源发展明显加快,2020年,全区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分别达到58.7%、54.5%、20.6%。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较2015年分别增加613万千瓦、193万千瓦,是2015年的16.2倍、16.8倍。

      但广西能源资源禀赋不足,自给率低,煤炭、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人均用能指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费刚性增长与保障能源供应矛盾突出。

      为此,规划提出,将筑牢底线思维,立足广西以煤炭消费为主的实际,坚持转型升级以立为先,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坚持需求导向,着力提高能源自给能力,预留充足安全保供裕度。积极融入区域能源合作,着力增强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

      具体到煤炭方面,将加强煤炭安全托底保障。建立健全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为主体、以各级人民政府储备为补充的煤炭储备机制,鼓励依托大型燃煤火电项目,或在煤炭主要运输通道、主要接卸港口区、重要物流节点、主要消费地区、废弃煤矿场址等重点区域建设煤炭储备项目。完善煤炭运输通道和集疏运体系。加快在防城港、北海、钦州等市建设一批百万吨级煤炭储备基地,到2025年,力争北部湾煤炭储备基地静态储备能力达到1000万吨。建设内陆地区煤炭集散中心,形成沿海与内陆互补、集疏运畅通的煤炭储运体系。持续优化煤炭生产结构,新建崇左红岭煤矿,推进百色、来宾等市具备条件煤矿升级改造或核增产能,增加供给弹性。

      发挥煤电支撑性和调节性作用。做好电力保供,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清洁煤电,加快在建项目投产,确保“十四五”前期新建的5台66万千瓦支撑性煤电机组按期并网。加快推进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到2025年,确保公用煤电装机规模达到2150万千瓦以上。

      同时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挥好煤炭在能源供应保障中的基础作用,严格控制钢铁、化工、水泥等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费,减少非发电用煤比例。推动煤炭集中使用、清洁利用,积极开展散煤综合治理和燃煤小锅炉整治,加快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推广热电联产改造和工业余热余压综合利用。

      推动煤电高效清洁转型。推动煤电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和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分类处置符合淘汰关停条件和服役期满的煤电机组。新增煤电机组煤耗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持续推动供电煤耗在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具备条件的煤电机组开展超低排放和节能升级改造。严格规范燃煤自备电厂运行管理,除国家政策允许的领域外,禁止新(扩)建燃煤自备电厂,引导自备电厂与清洁能源开展替代发电。

      此外,还要加强对煤电油气运供需形势的跟踪监测,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及气温、来水情况,强化产运需衔接和保供稳价措施,做好应对极端天气、尖峰负荷等情况的能源保供预案。保障极端情况下最低用能,以及平时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群众日常生活必需等刚性需求。建立健全能源安全供应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涵盖能源、应急、气象、水利、地质等部门的极端天气联合应对机制,提高预测预判和灾害防御能力。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煤炭能源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