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进一步壮大
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进一步壮大
  • www.chemmade.com
  • 2022-08-26 09:37:18
  • 经济参考报
  •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业内人士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有望达到1000万辆,较2020年增长6倍。

      新能源汽车“受宠”,使得产业链上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成为行业的“风口”。与此同时,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从原料上游(前驱体)、原料到电池,都将迎来迅猛发展机遇。

      立足自身的产业发展优势,近年来,贵州抢抓产业发展“风口”的机遇期,积极布局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并将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定位为新的支柱产业。目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锂电池主要有磷酸铁锂电池与镍钴锰三元锂电池两大类,而这两类贵州都有涉及。而且,不仅是新能源汽车需要使用电池,蓄能电站也需要电池。随着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发电量的增加,化学储能电池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

      近年来,贵州省的新能源电池、前驱体材料及原辅料、正极材料等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据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贵州全省规模以上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3亿元,同比增长106%,远超全省工业平均水平。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持续景气。《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废旧电池回收产业正在快速发展,相关企业也在贵州有所布局。

      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是贵州省级经济开发区。近年来,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积极推进锂电新材料项目建设,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迅速。目前,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的高纯硫酸锰市场份额全球占比80%,氢氧化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市场份额全球占比26%,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份额全球占比15%。此外,大龙经济开发区还积极发展废旧电池回收产业。

      “公司主动做整个产业链的协同,一个是前驱体生产,二个是废旧电池的综合回收利用,实行从生产到原料的双轮驱动战略。”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旗下的中伟资源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废旧锂电池及含镍钴废料的回收利用技术,可循环再造镍、钴、锰、锂等多种稀缺资源以及超细粉末,结合其他新材料中间品,重新加工合成为新能源电池材料,对促进新能源材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新能源材料行业的工业生态循环具有积极作用。目前,正在建设的中伟西部基地镍锍精炼硫酸镍项目,总投资18.23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有望达100亿元。

      同样,坐落于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的贵州红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要致力于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及资源再利用。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综合利用不仅实现了资源回收和重复使用,避免环境污染,又能够实现资源有效循环,保障新能源原材料供给。

      随着新建、扩建项目的逐渐投产,贵州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规模将进一步壮大,产业链上的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也将得到科学长足发展。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动力电池产业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