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今年全球炼油产能或将重回增长趋势
今年全球炼油产能或将重回增长趋势
  • www.chemmade.com
  • 2022-08-16 14:12:04
  • 中国石化
  •   新冠肺炎疫情两年前暴发之初,多国政府被迫按下经济暂停键,炼油产能过剩和利润锐减导致全球各大炼厂纷纷减产停产。国际能源署(IEA)2022年初发布的石油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炼油能力出现了自1988年以来的首次净下降。但若将视线稍稍拉远,便不难发现,过去10年间,全球炼油行业的传统秩序已开始发生深刻改变。与其说黑天鹅事件及其连锁反应直接冲击炼油行业,倒不如说这一系列不确定性加重了既已存在的问题,加速了行业格局重塑的进程。

      在全球燃料库存极低,化石能源投资不足的背景下,炼油行业正在经历新一轮“洗牌”,残酷的现实对炼油厂商及其国家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冲上波峰的探高能力,更需拥有兜底波谷的经济韧性。2022年已经过半,此轮“洗牌”的结果也变得越发清晰可见。

      世界第一炼油大国美国正遭遇数十年不遇的“结构性”产能短缺,美国能源信息署(EIA)6月底发布报告称,全美炼油产能在两年内下降了 5.4%,已处于8年来最低水平。重启已关停的炼厂难度巨大,建设新炼厂几乎没有可行性,未被关停的炼厂尽管正在以平均94%的超高利用率加足马力生产,但仍难以快速缓解成品油市场的紧绷状态。鉴于今年大西洋飓风季活跃程度远超正常水平,位于墨西哥湾沿岸且占全国50%产能的炼油厂商在“等风来”的煎熬中继续承受着巨大压力。

      深陷能源危机的欧洲似乎面临“双输”局面。一方面,受需求下降、利润收窄、绿色转型需要等多重因素影响,欧洲国家已逐渐放弃本土炼油业务。以老牌能源强国英国为例,50多年来几乎没有任何企业在该国建造大型炼油厂,足以说明其炼油业的凋敝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原油供应短缺,仍存的欧洲炼厂步履维艰,之前在疫情中被迫关闭的炼厂也更难重启。

      非洲和拉美国家经济基本面相对脆弱,其炼油厂商很难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由于无法确保原油供应,南非已于近日关闭了剩余的最后一家炼厂;安哥拉和尼日利亚的新建项目由于投资不足和运营问题迟迟无法开工;巴西因炼油技术受限无法自行满足国内成品油需要。

      与以上国家和地区炼油行业黯然落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东石油大国趁能源收入大涨之东风,积极推动炼油产能的扩张。沙特和科威特的国有石油公司及一批初创能源企业正紧锣密鼓地制定计划,以专注生产欧洲市场最为紧缺的柴油和低硫燃料油。阿联酋也正雄心勃勃地扩建其境内最大的鲁维斯炼油厂,做好万全准备以契合市场需要。IEA估计,到 2023 年,中东炼油厂的日均加工能力将提高至 880 万桶,彼时将有效缓解成品油短缺的紧张局面。

      亚太地区虽也有一定数量的炼厂处于闲置状态,但因其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样被视为全球炼油行业的希望所在。一组数据显示,未来中国的炼油产能将持续较快增长。未来4年,还有数十个原油炼化项目将建成投产,说明中国的炼油行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印度当前的炼油产能已超过500万桶/日,由于该国购买产能大国原油的动力有扩大之势,未来其炼化行业有望进一步发展。

      7月13日,IEA在最新发布的月度报告中表示, 8月份全球原油加工量预计达到8220万桶/日的年度峰值。随着中东和亚太炼厂持续发力,今年全球炼油产能或将重回增长趋势。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炼油炼厂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