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长期液化天然气合同是天然气市场未来
长期液化天然气合同是天然气市场未来
  • www.chemmade.com
  • 2022-07-22 13:48:38
  • 油价网
  •   几年前,欧盟领导人心满意足地坐下来,看着他们费尽心思打造的天然气现货市场,就像一台运转良好的机器。汽油很便宜,而且供应充足。然后,突然之间,事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货天然气市场是欧盟最大的自豪之一,因为它试图从产能大国手中夺取对自己能源供应的控制权。欧盟已经拒绝了与产能大国的天然气长期交易,因为欧盟正在迈向可再生能源的未来,不希望承担以固定价格购买产能大国天然气的义务。欧盟认为,它不需要那么多天然气。

      然而,欧盟并不是唯一一个利用液化天然气现货市场灵活价格的国家。许多人都想,天然气储量丰富,价格低廉——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到处都是买方市场。一些认真的消费者,那些有长期天然气消费计划的人,仍然选择长期合同,与现货交易相比,长期合同的最大优势也是它的最大缺点:价格。现在看来,这些认真的消费者是对的。

      随着全球天然气需求的持续增长,新天然气生产投资的减少、液化设施的交付周期长以及减排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天然气供应紧张。作为能源转型的典范,欧洲惊恐地发现,它没有足够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能力来取代天然气的消耗——尤其是在风速较低和阳光较少的季节。

      几种因素的融合造成了类似于电影《世界末日》中的情节。事实上,欧洲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在许多方面都是灾难性的:价格不断刷新纪录,随着发电成本随天然气价格上涨,消费者的能源账单正在无情地上涨,而发展中国家正被迫停电,因为欧洲正在抢夺现货市场上的每一滴液化天然气。

      随着这个全球最新的液化天然气增长市场让人们认识到,市场需要确保长期天然气供应,长期合同正悄悄从现货市场夺回地盘。

      今年早些时候,法国Engie公司与美国NextDecade公司签订了一份长期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几个月前该公司退出了合同,原因是法国政府担心该公司的液化天然气生产设施的碳排放足迹超标。

      德国公用事业公司EnBW与Venture Global签署了一份类似的长期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欧洲最大的经济体迫切希望摆脱对产能天然气的依赖,即使这意味着在所有气候优先事项上都要做出180度的转变。

      这是整个欧盟的一个趋势。澳大利亚正在经历浮式再气化装置的短缺,因为它们被运往德国,而德国没有固定的液化天然气进口终端。但目前德国正在建设,而且速度很快。波兰的液化天然气终端正在满负荷运转。西班牙、英国和荷兰正在以创纪录的速度进口液化天然气。

      与此同时,随着欧盟即将迎来可能是迄今为止最难熬的一个冬天,对建设更多液化天然气进口基础设施的呼吁也在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卡塔尔坚称,渴望获得卡塔尔液化天然气的欧洲买家必须做出长期承诺,这有什么奇怪的吗?

      卡塔尔目前正在进行一项雄心勃勃的产能提升项目,该项目将使其每年出口1.1亿吨过冷液化气,高于目前约7000万吨的产能。

      像这样的项目需要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事实上,North Field扩建耗资接近290亿美元。这类巨额投资需要预期收益的稳定性作为保证,而长期承购交易正是这种保证。

      能源转型是长期液化天然气合同重新流行起来的另一个原因。多年来,关注气候变化的智库一直警告说,随着世界从石油和天然气转向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可能会背负数十亿美元的搁浅资产。如今,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对自己的投资决策变得不信任和谨慎。长期承诺让企业相信投资新天然气生产是值得的。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种场景。事实上,环保主义者非常不喜欢这种现状。关于搁浅资产的警告并未消失。然而,现实情况是,即使是最雄心勃勃的过渡政府,比如德国当前的联合政府,似乎也意识到能源安全比减排更重要。

      即使是那些最坚定地要实现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国家,也不得不注意到工业集团的警告:如果没有天然气,企业将被迫关闭,经济最终将崩溃。他们已经开始通过签订长期液化天然气供应合同来加强本国的能源安全,而他们不久前还在回避签订这些合同。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天然气能源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