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全球经济衰退 海外工业金属深陷抛售潮
全球经济衰退 海外工业金属深陷抛售潮
  • www.chemmade.com
  • 2022-07-04 09:26:05
  • 证券时报
  •   由于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上周铜、镍等工业金属品价格出现暴跌。

      上周五,铜价创17个月新低,伦铜一度跌破8000美元/吨,整个二季度大跌20%,成为10年来表现最糟糕的一个季度;铝和镍二季度大跌30%,锌价大跌25%。机构分析称,进入下半年,工业金属的抛售潮将加剧。

      与工业金属相比,原油相当抗跌。截至7月1日收盘,WTI原油价格收盘报108.46美元,大涨2.55%,较6月初的120美元上方有所回落,但年内油价涨幅仍超40%。

      摩根大通分析师警告,如果美国和欧洲的制裁促使俄罗斯实施报复性减产,全球油价可能会达到每桶380美元。

      工业金属抛售潮加剧

      因上周美国公布的大多数经济数据表现疲软,特别是消费者支出放缓,摩根大通经济学家下调了美国年中经济增长预期。

      同时,美国6月ISM制造业PMI指数录得53点,为2020年6月以来新低,加剧了人们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为了抵抗高通胀,全球多个国家纷纷加息,美联储有望在7月份进一步加息75个基点。

      在此背景下,上周以铜、镍等为代表的工业金属价格暴跌。其中,伦铜一度跌破8000美元/吨,整个二季度,伦铜大跌20%,这也是10年来表现最糟糕的一个季度;伦铝和镍二季度则大跌30%,锌价大跌25%。LME六种基本金属指数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季度跌幅。

      此外,新加坡铁矿石价格也出现大跌,原因是市场对钢铁产量的担忧加剧。ED&F Man分析师Edward Meir表示,进入7月之际,金属品的抛售似乎正在加速。分析师预计,基于美国和欧洲经济硬着陆的假设,未来两年铜市场将面临约10%的供应过剩。

      兴业期货认为,在美联储连续快速加息下,通胀回落预期不断增强,全球经济衰退对需求拖累边际利空更为显著,铜价或存进一步下行空间。

      南华期货表示,展望下半年,铜价将以承压为主。宏观方面,美联储加息及缩表的预期或使得美元继续保持强势,在IMF和世界银行均调降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背景下,滞胀周期的到来或难以避免,制造业PMI或有所回落。在基本面方面,供给端的格局或有所改变,需求仍然偏弱。

      供需矛盾推高油价

      在俄乌局势紧张、疫情和供应趋紧的推动下,国际油价升至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高油价更是困扰着全球消费者。

      上个月,美国汽油平均价格突破5美元/加仑,是美国历史上平均汽油价格首次突破5美元,而一年前这一数据仅为3.077美元,汽油价格一年飙升超过60%。

      对于高油价问题,美国方面不断向民众表达正在努力解决,采取从战略储备中释放石油、建立汽油免税期、对石油巨头收“暴利税”等措施。

      市场上不少人则指望欧佩克+(由欧佩克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增产。当地时间6月30日,欧佩克+批准了原定的8月增产64.8万桶/日的计划,将名义石油产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6月欧佩克的产量却再度下滑。根据调查,欧佩克6月份的产量每天减少了12万桶,连续第二个月下滑。除了阿联酋超额完成任务以外,尼日利亚6月日产量减少了10万桶,沙特日产量比其目标配额低大约21万桶,科威特也未能达到其目标,日产量下降了5万桶。

      除了沙特等少数几个国家之外,大多数成员国没有能力增产,因此市场一直怀疑欧佩克的增产能力,而市场更大的担忧则是俄罗斯的原油供应。

      壳牌公司首席执行官Ben van Beurden上周三表示,闲置产能非常低,需求仍在恢复,市场很有可能面临一段动荡时期。摩根大通的分析师更是警告,如果美国和欧洲的制裁促使俄罗斯实施报复性减产,全球油价可能会达到每桶380美元。

      目前,七国集团正在敲定一个复杂的机制来限制俄罗斯石油的价格。但摩根大通认为,俄罗斯有能力在不过度损害经济的情况下将每日原油产量削减500万桶,如果俄罗斯每日供应减少300万桶将使基准伦敦原油价格升至190美元,而最坏的情况下,俄罗斯减产500万桶可能意味着原油价格将飙涨至380美元。

      截至7月1日收盘,WTI原油价格收盘报108.46美元,大涨2.55%,较6月初的120美元上方有所回落,但年内油价涨幅仍超过40%。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油价原油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