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国石油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石油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 www.chemmade.com
  • 2022-06-01 13:43:57
  • 新华网
  •   6月1日,中国石油发布《2021年环境保护公报》(简称公报),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夯实环保管理、关注“双碳”目标、助力绿色冬奥、成就绿色企业、尽展海外风采六个方面,全方位展示中国石油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成绩和绿色发展足迹。这是中国石油连续23年对外发布公报。

      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在致辞中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石油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汲取奋进力量,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以优异的生态环保业绩助力公司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厚植最鲜明的绿色底色。

      公报显示,中国石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印发《中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从总体要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八个方面提出31条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强化环境风险管控能力。

      2021年,中国石油将“绿色低碳”纳入公司发展战略,明确了“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并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力争在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中国石油研究制定《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提出构建碳循环经济的理念,计划实施“绿色企业建设引领者行动”“清洁低碳能源贡献者行动”“碳循环经济先行者行动”三大行动和节能降碳等十大工程,努力成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与保障能源安全的中坚力量。

      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方面,中国石油在大气、水、土壤、固废四大领域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坚决守住环保依法合规的底线和红线。过去一年,中国石油全面开展“绿色油气田”“绿色工厂”创建活动,实施133个重大环境隐患治理,完成历史遗留含油污泥“清零行动”,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持续推进94项黄河流域、24项长江经济带重点污染防治项目实施,对重点项目进展定期跟踪调度;固体废物管控平台建立2万余个各种环节点位的基础信息档案,对所属企业固体废物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固体废物数据的“可申报、可核查、可追溯”;组织对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开展验收和评估总结工作,完成1081个地块的技术验收、行政验收和评估总结。

      此外,中国石油继续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主动担当作为,与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成员公司重申继续加快碳减排行动,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合作开展“我为碳中和种棵树”活动,特别是联合国内油气产业链主要企业成立“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企业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决心。

      在这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进程中,中国石油蹄疾步稳亮点纷呈,彰显了负责任的央企形象。中国石油完成首批8家绿色企业认定,新疆油田实现增产不增污,南方勘探公司实现钻井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独山子石化公司清洁生产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浙江销售公司所属475座库站提前全面完成排污许可证的申领、核发工作……中国石油获得“2021年度碳中和典范企业”荣誉称号,第十次被评为“中国低碳榜样”。

      在海外,中国石油也高度重视严格保护当地环境,让生态环保与生产经营同轨同步,赢得广泛赞誉。素有伊拉克石油市场“原油外输生命线”之称的米桑原油管道全长272公里,中国石油在管道建设期,项目采用定向钻穿越施工方案,并选取环保泥浆材料及泥浆回收系统,使泥浆重复利用率达80%以上,努力避免了因开挖河流导致环境破坏和水体污染,赢得伊拉克政府和合作伙伴认可与信赖。中油国际(印度尼西亚)公司佳步项目获印尼环境与林业部绿色等级环保奖,中油国际(哈萨克斯坦)曼格什套公司获哈石油“2021年环保最优奖”,中油国际(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炼油公司接连获得哈石油“巴雷斯”企业社会责任奖和“生态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石油积极助力“绿色冬奥”,打造首支以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绿氢燃料火炬,向北京冬奥组委赞助20万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并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任务。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石油能源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