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 www.chemmade.com
  • 2022-02-23 09:20:29
  • 证券时报
  •   近日,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集中攻关超导、超级电容等储能技术,研发储备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

      《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

      储能产业市场空间超万亿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在能源结构转型加速的大背景下,新型储能相关政策逐步落地。在之前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个省份明确了配套储能设备的规格要求,并明确规定配储比例与配置时长要求。

      光大证券预测,到2025年,我国储能投资市场空间将达到0.45万亿元,2030年增长到1.3万亿元左右。《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5.6GW,包括其他新型储能装机3.9GW。

      安信证券认为,从国家的顶层设计到地方省市方案出台的政策,储能成为目前解决能源变革的重要手段。2022年是储能行业订单放量年,率先拿到订单的企业有望占据先发优势。具备订单获取能力及规模扩张能力的企业,有能力迎接市场进一步扩容。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新型储能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