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太阳能产业的起步充满艰辛 前景不光明
太阳能产业的起步充满艰辛 前景不光明
  • www.chemmade.com
  • 2010-01-17 08:46:28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一名印度“海归”想为祖国的能源事业尽点力,在家乡建起印度第一家私营太阳能发电厂。他的理想顺应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国家战略和国际潮流,但太阳能产业的起步充满艰辛,前景也未必一片光明。
      
      阿祖尔电力有限公司发电厂是印度最大规模的私营太阳能发电厂,2009年12月15日正式启动运营。这是印度推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中一个标志性事件。电厂老板是现年37岁的因德尔普里特·瓦德华。作为印度青年“海归”派创业人士的代表,他放弃了美国IT业巨头甲骨文公司商业软件部门主管这个让一般印度人艳羡的工作,回到故乡创业。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瓦德华回国后,于2007年创立了阿祖尔电力有限公司。阿祖尔电厂2009年5月开始建设,半年后正式运营,目前发电量1兆瓦,为当地大约50个村庄供电。
      
      尽管瓦德华的太阳能电厂已迈出最关键第一步,但回首起步却颇为艰辛,前途也并非一片光明。创业首先要有资本,但与筹集启动资金相比,如何使项目通过地方政府层层审批是更加繁琐艰难的任务。
      
      瓦德华与旁遮普邦政府协议合作修建太阳能发电厂,但种种制约还是促使他在2008年初修改了协议,削减了政府出资部分,由他个人投入更多资金。
      
      钱还不是最麻烦的部分。为了获得租期为32年的建设用地,他必须和用地所属的村庄和县级政府官员一一谈判,敲定条件;然后,他需要获得邦政府农村土地部官员的认可,前前后后需要152名政府官员的签名,整个过程耗时数月,而谈判对象级别越往上一层,租地价格叫得越高。
      
      另外,他还需要获得邦政府污染管理局甚至铁道部批准,后者是因为他拟建中的发电厂有一条电缆需要铺在当地铁路下面。
      
      印度政府最近拟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022年,太阳能发电量达到2万兆瓦,相当于印度目前全国发电量的13%”。瓦德华认为政府设定的这个目标过于宏伟“学会飞之前,还是先学跑吧,”他说。
      
      目前,印度的能源产量中大约8%为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印度能源界专家认为,太阳能在印度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为印度各地都阳光丰沛。然而发展太阳能并非说说就可以办到。太阳能技术的高成本是首要负担,同时,电力公司也很难拿到安置太阳能发电设备所需的广阔地皮。
      
      根据旁遮普邦政府的鼓励政策,邦政府所属公共设施用电将以每千瓦时19美分的价格购买太阳能电。这个价格,除去建设电厂的成本、包括进口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美国生产的电缆等设备费用,阿祖尔电厂离盈利的目标还很远。
      
      中央政府可能会伸出援手。根据印度政府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部今年刚出台的推广太阳能政策,像阿祖尔这样的私营太阳能发电企业,政府指定公共设施的优惠购电价最高可达到每千瓦时38美分。
      
      瓦德华表示,政府补贴水平逐步提高,太阳能相关设备的价格也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回落,他相信他的电厂总有盈利的一天,希望用6年左右时间达到收支平衡。
      
      旁遮普邦政府科技部长维什瓦吉特·肯纳说,邦政府一直非常支持阿祖尔太阳能项目,“这种规模的(太阳能)项目(在旁遮普邦)还是第一个,我们非常兴奋。
      
      瓦德华也对《华尔街日报》说,他回国时就抱着为故乡“解决难题”的决心而来,目前遭遇的种种阻碍不会叫他灰心。
      
      瓦德华的决心或许来自于对太阳能产业前景的信心。印度几家大型电力企业诸如塔塔电力和信实电力等,也看准了太阳能发电这块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世界经济潮流的“蛋糕”,纷纷表示计划开发小型太阳能发电厂。而外来的高新企业,如总部设于美国纽约的阿斯顿菲尔德可再生资源公司,也对投资印度的太阳能产业跃跃欲试。
      
      印度政府近年试图通过诸如增加对太阳能开发项目的补贴、指定公共设施用电购买太阳能电等措施鼓励太阳能发展。
      
      不过在一些外国投资者眼里,投资印度的太阳能电力事业目前的盈利空间不大,政府的支持力度还不够。阿斯顿菲尔德公司国际战略部高级经理杰克·沙佩尔说,印度政府的补贴性电价即使提高到每度38美分,也仍比欧洲国家如希腊或意大利的电价低20美分到30美分。“就算有了新的补贴,可能也无法(让太阳能项目)盈利。”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