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我国新能源产业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我国新能源产业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 www.chemmade.com
  • 2021-09-18 15:05:00
  • 中国石油报
  •   在“双碳”目标和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中国石油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地热等清洁能源,构建综合能源发展新模式,加快从传统油气生产企业向综合性能源企业转型。油气田企业在自然资源基础、土地矿权面积、专业技能人才、工程作业经验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中国石油集团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落脚点。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是优化能耗结构的需要,而且为油气田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新发展机遇。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光伏发电、风电和氢能等新能源产业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

      依托传统技术,打造地热利用新模式

      各油气田企业充分利用区位、先行、技术、管理等优势,全面评价地热资源潜力,落实富集区块。据热流体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冀东油田、辽河油田所处的渤海湾盆地和吉林油田、大庆油田所处的松辽盆地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在明确热储有利区域的基础上,各企业加快实施地热供暖、地热发电、“地热+”综合梯级利用项目。按照“取热不取水”的宗旨,严格进行地热水科学规范抽采回灌,保证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打造“采灌平衡、运行稳定、供热高效、节能环保”的地热资源商业利用新模式,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节能减排、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经济绿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冀东油田积极打造京津冀地区地热供暖示范基地,于2018年率先建成全国最大单体地热供暖项目。截至2020年年底,冀东油田已完钻地热井64口,建成曹妃甸新城和柳赞新农村336万平方米地热供暖项目,年可节约标煤10.16万吨,折合原油7.1万吨,实现减排二氧化碳26.6万吨。2020年冬季入网运行热力站27座,累计供热时间151天,比燃煤锅炉平均热负荷高出近20%。

      2006年以来,辽河油田累计实施13个地热项目试验,建设兴一矿、润诚苑小区等地热供暖工程,每年可节约燃煤400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万吨。锦州采油厂欢三联地热利用工程通过将10口废弃油水井改造为地热井,替代站内天然气伴热的工艺,预计每年能节约天然气900万立方米,年可替代标煤1.21万吨,减少运行成本600万元。吉林油田2021年7月开展了乾安大情字花9站报废井储层地热利用先导试验项目,节能效果显著,花9井热采项目可实现日节气1000立方米。

      提高光能利用率,开拓光电替代新途径

      光伏发电作为一项清洁能源应用技术是目前最有竞争力的新兴可再生能源产业之一,具备广阔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开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光伏发电成本大幅降低、政策支持体系日臻完善,光伏发电将成为我国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油气田企业抢抓机遇,通过与国内一流光伏厂商合作,积极建设光伏发电新能源项目,开拓油区生产生活用能替代的新途径。

      大力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实现油区生产用能替代。吉林油田于2018年5月建成了15兆瓦红岗分布式光伏电站,该电站也是中国石油第一座大型分布式光伏电站,日发电量最高达10万千瓦时,年发电能力2250万千瓦时,不仅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1万吨,同时实现了油田部分用电的自发自用,为红岗采区提供了约1/4的生产生活用电,减少了能源和资金的消耗,降低了油田用电成本。玉门油田于2020年11月建成了总装机容量为887千瓦的石油沟分布式光伏电站,日平均发电量4300千瓦时,日最高发电量6400千瓦时,进一步优化补充了油田用电负荷,实现了清洁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部分替代。

      从小处着手,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满足照明、油井生产、生活用电等用能需求。冀东油田在南堡油田1-2、4-1人工岛建设风光互补路灯125套,年节约用电4.6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5.7吨。塔里木油田已建成12座沙漠公路水井房光伏电站,每年可减少柴油消耗140吨。辽河油田在沈阳采油厂、高升采油厂两个井站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180余万千瓦时、节约标煤610吨。大港油田积极建设防水隔热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利用大港油田中心城区52栋建筑楼宇屋顶安装光伏组件,安装面积5.5万平方米,装机容量7.47兆瓦,年均发电732万千瓦时,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473吨。

      盘活井场土地,探索风电供能新方法

      随着我国风电资源优化配置加速和布局调整,风电正成为我国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实施低碳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风电的装备研发和制造技术快速提升,成本不断下降,为油气田企业进入风电行业带来了机遇。且多数企业地处风能资源富集区,开发利用价值极高,例如,辽河油田地处辽河平原,风能可利用有效时间达50%以上,且年际变化、风向变化均较为稳定,风电机组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在3000小时左右,属于风力发电Ⅱ类高质地区;玉门油田地处河西走廊的西端,区域盛行风向稳定,8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6.6-7.8米/秒,年有效风速6300小时以上,风资源技术可开发量8000万千瓦。

      面对电费成本占油气生产成本比重大、基数高的问题,油气田企业选取用电负荷较大、消纳能力较强的采油作业区,与龙头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充分利用井场等闲置土地实施风电替代。辽河油田从2018年开始引入外部合作方,由合作方在坨子里输油站投资建设10千瓦风力发电机,利用风机发的电替代部分电网输电,所发的电全部供该站使用,每度电比大电网便宜0.1元,2020年节电约2万元。

      发挥炼厂效能,构建氢能集群发展新链条

      近年来,氢能在能源转型中的角色价值日益凸显。氢能的利用被视作与化石燃料清洁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互相并行的一种可持续能源利用路径,未来在能源、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都将扮演重要的角色。玉门油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2021年3月被确定为甘肃省氢能源产业链链主企业。

      现阶段,玉门油田已在其炼化总厂建成压缩能力1000立方米/小时氢气充装站,可将制氢装置生产的2.0兆帕、纯度99.99%的氢气压缩至20兆帕后通过槽车开始向周边企业供氢。下一步将架设5~8千米DN159输氢管道,直接供氢到玉门老市区精细化工产业园的用氢企业。同时,计划年内开工建设一期3000立方米/小时试验示范项目,投产后加上玉门炼厂富余制氢能力,每年可向周边用氢企业供氢气5000吨。玉门油田计划到“十四五”末,将制氢产能逐步扩大至2~5万吨/年,在甘肃省、酒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初步建立集生产、制造、研发、储运、应用、消费等于一体的氢能源产业链。

      小 结

      面对新形势,油气田企业勇担使命,瞄准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树立“油气风光热氢”协调发展的整体构想,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打造业务和效益新增长点。企业从推动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入手,逐步理清新能源产业发展愿景、实施路径和工作目标,在全面梳理评价油田区域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布局和技术储备,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区域绿色智慧能源发展新模式,在战略层面谋划新能源发展的未来前景和规划,构建原油、天然气、新能源“三分天下”布局,以“碳中和油气田”为理念,加快由“传统油气田”向“综合性能源公司”新定位转变,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油田光电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